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省人口8315.7万人,面积48万多平方公里,全省分为3个自治州,18个地级市,40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3个县、3个自治县。
四川省位于E97°21′-108°31′、N26°36′-34°19′地理区位介于我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境内西部为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及横断山区,东部为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全省总体地势呈东低西高的特点,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多样。
四川西部为素有“世界屋部’之称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一一川西高山高原区,平均海拔3500米。高原上有70%的山峰超过海拔4000米,近50%的山峰超过海拔4500米。整个高原区地势受地壳抬升作用的影响,又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态势。其北部和中部耸立着一些海拔高度超过6000米的极高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省内第一高峰,号称“蜀山之王”。此外还有阿鲁里山主峰格聂山(海拔6204米)、邛崃山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贡嘎雪山(海拔6032米)等。许多山峰终年积雪,海拔5200米以上地区现代冰川发育、景色蔚为壮观。
川西高山高原南部地势略低,为云贵高原之一部分的凉山山原,平均海拔高在2500米左右。除烨头尖海拔4791米、螺髻山主峰海拔4358米、锦屏山主峰海拔4193米外;其余山峰高度多在海拔4000米以下。
境内东部为四川盆地、急低地势也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西北部的大邑、绵竹、江油一带海拔一般约为500一750米。中部的射洪、乐至、资阳、仁寿一带海拔一般约为400-500米,东南部的沪县、合江等地的河谷地区海拔仅220余米。 受总体地势影响;境内河流多呈自西北向东南的流向。全省水系可以分成10个大区;即:1、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水系:2、嘉陵江水系;3、渠江水系:4、涪江水系:5、岷、沱江水系;6、大渡河水系;7、金沙江水系;8、雅砻江水系;9、汉江水系;1O、黄河水系。各水系水量差异较大,全省江河年径流深度为525.3毫米。
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慢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受蒙古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候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川有83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0个,如卧龙、九寨沟、大风顶、贡嘎山、攀枝花苏铁等。省级保护区 34个,如黄龙寺、泗耳等。市州级保护区4个;县级保护区35个。 四川省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树木种类3000多种。其中乔木1000多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一半,归 510余属,118科。全省林地面积 2323.1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
的 48.02%,人均0.28万顷。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48.4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 146539.83万立方米,人均 17.54立方米。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山边,集中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雅安、乐山等山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9.7%。其中,盆周山区为52.80%,川西南山地为52.O6%,川西北的山高原为31.98%,成都平原为29.21%,盆地丘陵为19 .95%
四川省的主要城市多集中分布于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区,成都、绵阳、德阳、乐山、自贡、沪州、宜宾、内江等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达,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除此两大区域外,川西南的攀枝花、川东的南充、川西的雅安等城市也有很强的综合经济实力。 四川省历来就是全国的农业生产大省,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粮食和副食的生产基地,粮、油、棉、麻、蔗、桑、果、药等均有很高的产量。粮食总产量达3626万吨,占全国的7.2%,列全国第3位,油菜籽总产量达113万吨,占全国的10.9%,现列全国第3位。全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集中于成都平原及盆地周边丘陵(主要是川南低山丘陵区);川西南山地河谷区水热条件优越;盛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川北山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以 生产经济林产品为主。
工业拥有40多个部门、200多个主要工业行业。电子、仪表、航天、汽车等行业发展迅速,食品、烟草、纺织等发展为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企业。工业从业人员 565万,共有工业企业 36万个,其中大型企业292个,中型企业578个;国有企业4230个,集体企业6万个,城乡个体企业29万个,包括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的其他工业企业3195个,股份有限公司373个、省内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四川电力工业局(372亿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213亿元)、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263亿元)、四川石油管理局( 140亿元)。全省共有 5个全国驰名的工业品牌,分别为:长虹、沪州老窑、五粮液、郎酒和剑南春。至 98年底,全省财政收入(含“两税”)已达 313亿元,全省预算外资金(含基金)收入为159亿元,全省财政支出为321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