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资质经营的情况怎么办?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尽早规范,并且不要体现在报告期内,一天都不行。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就是你到主管资质的部门出确认函,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开成功过。这个是可以想像到的结果,如果你是省安监局的局长,你会承认自己犯了错吗?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个事情找别人还没法解决,如果本来是省安监局主管,你找省政府出证明都不一定管用,出证明一定要有针对性。
我见过一个项目,一个环保问题当地环保局不给出证明,区政府说我来出,项目组说区政府非常配合,出了一千多字的说明,我说不行,这个项目就是不能做。这个事情不承担责任就能随便说,就这么简单。环保不归区政府管,但上市是政府的业绩,区政府肯配合。所以我跟大家说,你去打听一个事情,一定要听在这个文件上签字的人的观点。很多人找我问问题,很基本的问题我会说,但是一些很具体的技术问题、业务问题我不能给出一个答案,因为我不签字,你一定要听那个保代的意见。
发行人、企业家也有这个毛病,一个项目找出一堆顾问来。我经历过这种事情,我在这开会,这边坐一排政府的人,这边还坐着前发审委的人,一堆顾问七嘴八舌,我听还是不听?他们说什么都行,越不用负责任吹的牛越大,什么都不是问题。这是业务资质问题,现在基本上确认函拿不到。2017年有个项目是做旅游工程的,他们最后是拿到了各个客户的说明函,发行人是AA的做了AAA的业务,客户说明说承认这个业务,也回款了,以后也不会因工程不合法要回来。最后还是不行,保荐机构也承认找了主管部门确认被明确拒绝。
这是业务资质的问题,如果大家遇到最好的办法是赶紧解决,在各种分类管
理的情况下,资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苛与明确。
2、业务来源
跟大家讲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招投标问题,还有境外客户的来源是怎么样的,大家如果关注审核的问题都会关注境外客户从哪来的。你是别人推荐的,还是开展览会一个个挖回来的,还是从境内转出去的?你要说清楚,这说明了客户的合理性。从合理性推出真实性问题,甚至推导到客户未来的持续性问题。
我们重点说一下招投标问题,这个问题目前也是一个很严苛的法律问题。我记得是50万以上的对公的需要招投标。如果没有招投标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定向邀标,就一家有,别人都没有,招投标干嘛?另一种是连续性的合作,可能只需要一次招投标,后续没有本质差异的情况下就不再招投标了。我们要有合理的解释。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2017年-2018年上会企业应该招投标但没有招投标的比例问题。有的人问我这个比例问题,是不是20%就不行,5%就行?我个人觉得不是用这么简单的比例去看去算。很多人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个定量的答案,但很多情况并不会有定量的答案,这也是我们中介机构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大家都知道首发办法里除了3年3000万的指标外,并没有定量的指标。以前还有董监高变动超过1/3算重大变化,超过30%的关联交易是不行的。定量的指标越多我们越好做,最好跟问卷调查一样,给一堆问题你答是否、良好优秀,答完之后打分,85分以上能上市,那我们就真的要失业了。在这种审核制度下,我们不会失业,因为我们要做很多判断,很多问题别人可以做,我们不能做。反过来
一样,别人不能做的,不代表我们不能做。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说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先去找案例,找一遍没有就说不能做。那不一定,这就要求大家的职业素养非常高,要有自己的判断,法无禁止皆自由。有的法律明明没有禁止,我们心里没底说别人没干过我们肯定不能干;反过来,法律明明禁止不能干,结果有个案例成了,就说我们也能干,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
3、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也有些合规问题,我总结为能做不能说。这种审核理念,国内跟国外还有很多差别。前段时间有个客户一直找我做IPO,就是信用卡套现的那种企业,很挣钱,利润一年3个多亿,现金流也很好。他说你不是说利润好现金好,能挣钱不就是好企业吗?你不是说IPO的本质是好企业上市跟投资者分享收益吗?我们很想跟投资者分享啊。我说你还是闷声发大财吧,我不想害你。
前段时间有个项目是做移动信号基站的,企业有200多个基站,50多个是建在居民区里面的,问我行不行?我问法律有规定吗?他说有,法律规定移动基站离居民小区必须超过50米。我说你违法了啊,他说别人都这么干啊。最后这个项目就放弃了。合规性问题要么就是不说,说了就没有退路了。这种模式在我们身边很多,包括有的做山寨机的都很挣钱。
还有市场开拓费用、居间费用。比如到墨西哥开拓业务,找一个当地人帮忙推荐客户,按比例钱。这个不能说不行,但这个没法去量化,真的很难做。劳务的费用、成本很难量化的情况下,在IPO的审核过程中要格外关注。
大家可以看一下近两年否决案例里面,有不少的企业,在最后一年,其他业
务收入是提高的。在其他业务收入里面,有技术、检测、售后服务。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块业务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毛利率极高,因为它是顺带着做的。有个企业本来做社保卡的,后来社保卡都录入进去了,包括医保卡,他的业绩稳定在4000多万,后来突然利润增长到5000多万,技术服务费增加了2000多万,增加净利润1500多万。我说技术服务都是干嘛啊,因为他的业务需要服务下面的药店,他说就是药店电脑系统崩溃了我们给装系统,密码忘了给重置一下,每个星期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我们有时候会去解释这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业务很重要的一部分,别人想干还干不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个业务很难经得起核查。
所以IPO上市失败的企业,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我认为你是清白的,但你很难自证清白。说白了,就是在合规性问题和财务核查的角度,我们没法完成。曾经有个做软件的企业,收费模式是客户是通过软件下载来实现,客户分布五大洲四大洋,极其分散。我们可以相信他的业务是真实的,但怎么证明是真实的,我们很难做到。所以这种项目有时候是无能为力。
游戏行业和餐饮行业都有这种情况,有个做小游戏的企业,每年的流水有十几个亿,小游戏充值也很小,我们都没法去查。银行流水确实有客户每隔两秒钟充值一次的情况,每次充50块钱,充很多次。我们问发行人他怎么不一次直接充500块?他说游戏行业你们不懂,我们确实不懂。我们怀疑是机器人充值的,但我们又没有证据。不仅我们不懂,连证监会都不懂,所以一刀切现在不让做,这就是游戏行业暂停最本质的原因。
4、同业竞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