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纪念杜五心大师诞辰一四五周年 论文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18: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武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集健身、强身、防身、艺术性为一体的精妙传统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推陈出新,既有高度成熟的技巧、迷人的神韵,又涵盖了诸多的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因。自古以来,道家思想在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道教是道家思想的组织化体现,通过道教的组织行为,运用道家思想做指导,对推动武学的发展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道教主要思想及其与武术的关系。

道家思想是道教思想体系的灵魂,道教的主要思想极为道家思想组织化运用的一种表现。道教思想主要以老庄哲学思想渊源为基础,兼收各家之精华。老子学说中,“反者道之动”、“致虚积”、“守静笃”、

12“弱之胜强”、“曲则全枉则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是至贤”等

主体思想,对虚实、动静、刚柔、曲直、强弱等辩证观念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庄子学说中,“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

13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14、“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15,达到生死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境界,这些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极为巨大。

中华武术的哲学思想,是在古代道家思想的熏陶下产生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推动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

1213

参阅:《道德经》。 参阅:《庄子·逍遥游》。

14

15

参阅:《庄子·齐物论》。

参阅:《庄子·说剑篇》。

武术的本体论就直接来源于道家的本体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武学技击的重要原则:反者道之动。老庄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事物向对立面转化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易到难、由柔到刚的过程;同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敌变化、后发制人等思想,成为了中国武术最主要的方法论。2.“道”对武学的影响。“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宇宙万物之本源,“道者,万物之奥”;中国武术汲取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视“道”为武术最根本的特征;武术之道在于练之有形、用之无形,以一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动静起落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端,此乃“道”之效用。3.“气”对武学之影响。“气”,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宇宙自然与一切生命物质实体之间,充斥着一种至精至微、无所不在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实体,这在武术概念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国武术数千年来均重视“气”的思想,在实践中要求精气神的完美配合,认为武术的功架和招式是气的运行,以气发力,气可以渗透到每个攻防技术中,武术高深的内在和明了的外在表现,均为“气”的演化和体现。16

(二)杜心五的武艺与道教的渊源

杜心武自幼酷爱武术,七岁从师武士石彪,学习“飞蝗石”;读书之余拜当地严克为师,学南拳拳术。十二岁,向老道于虎学武当拳内家功,正式接触道家功夫,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三岁,他四处

16

参阅:赵金娜,《现代阅读》之《道家思想对武术影响之我见》。

挂牌求师,竟无一人胜他。后遇峨眉山武当高手自然门始祖徐矮师,前后跟师近十年,集武当、少林之精粹,创建自然门武术体系,练就一身硬功、轻功。17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杜心五因痛恨黑暗的军阀统治,辞官去职,隐退江湖,拜具有“神仙”之称的刘天一为师,气功和武术都得到了“刘神仙”悉心指点,习武与修道结合,相得益彰,其武功亦更臻于出神入化之境18。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老道于虎、侠客徐矮师和“神仙”刘天一,此三人皆为当时道教高人,不仅武术高超,道学造诣亦颇为深厚,杜心五在二位恩师的熏陶和淬炼下,将道家思想融入了武学之中,此时对道家思想在武学领域的运用已炉火纯青,并将其升华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武学哲理。

综上所述,杜心五武学与道教渊源深厚,杜心五武学思想是在道教或者道家思想思想的涵养下应运而生,又对推动和丰富道教武术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由此可知,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发展影响甚为广大,或者说中国武术是在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孕育成长并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故深入研究杜心五武学思想与道教的渊源,深入研究道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对于弘扬武术文化,开拓武术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四、杜心五处世哲学与道教思想的关系

道家注重天道,强调人的自然性,超越甚至摒弃人的社会性,通过人的自然性把人融化到整个世界的自然性中,并进行纯粹化、抽象

1718

参阅:《传奇文学》之《南北大侠杜心五》。 参阅:《故人旧事》之《武林超人杜心五》。

化,从而构造出“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理想世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于是“物我相忘”,于是人便能“逍遥游”,因“天和”而“天乐”,因而是一种“大美而不言”的永恒的理想境界。上述思想,在杜心五身上亦得到了诠释和印证。

(一)尊道贵德,顺应自然

“道”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存在的依据;道教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亦把“道”作为其信仰的核心。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生、存在和消亡,自有其规律,通晓其中的奥妙,并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杜心五之一生,在其习武、处世、为人,皆彰显着“尊道贵德,顺应自然”的思想。

(二)道术合一,兼容并包

“道”乃世界万物之本源,学道、修道、悟道不仅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还可以洗涤和升华个人之灵魂。“术”,道教当中的“术”涵盖的层面极多,在此是指各种保障生存、提高生命质量和社会交际的技能,通过技能的提高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道”与“术”二者并不矛盾,“道术结合,以术载道,以术显道”。杜心五在这一方面,亦是完美地诠释了这一概念,他文武全才,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内化,使得自己武学修为渐臻化境,使得自己医学上研究出新的济世仁人的药物;同时,又通过武术、医学、文学、气功等修习,总结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武学哲理。

纪念杜五心大师诞辰一四五周年 论文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wnth165iu5kaxd90sfs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