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遇事多思考,沉着冷静。 2.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找出病句的矛盾之处。 3.积累有关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遇事多思考,沉着冷静。 2.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找出病句的矛盾之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1
明确:书上的文字告诉我们:
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我们要学会思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
2.练一练,学运用。
《曹冲称象》一文中,曹冲是怎样想到称象的方法的?请你推测他的思维过程。 (1)大象太重,不能直接称,也不能杀,所以要把大象替换为其他重量较轻的能称的东西。(2)要找一个载重量足够大的工具装这些东西,并保证替换后的东西和大象一样重。(3)大船可以装很重的货物,而且同一艘船装的货物一样多时,船身下沉的深度相同。可以把大象赶到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用秤称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3.我拓展,我积累。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故事呢?
阅读中,我积累了许多恰当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故事。如:《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二、词句段运用
1.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问其故 缘故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这两组词语中,每组的第一竖行词语都是文言文,第二竖行的词语都是现代汉语。第二竖行的词语既是文言文中加点字组成的词语,又是对前面文言文中
2
加点词语的解释。
2.我拓展,我积累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例子? 示例:
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解释文言文字义的例子还有: (1)誉之曰 赞誉 .(2)吾矛之利 锋利 .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你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己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己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蛛来了又去了。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仔细读句段,我们发现两段话中真实的时间与人物对时间的体验差异很大,这种体验表现了人物独特的心理。
参考示例:
(1)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在这四十秒钟里,孩子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是很长的时间,但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又是很短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练一练,学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仿照教材上的例子,写自己的一种体验。
3
◇一个青年妇女带孩子逛超市,孩子顽皮,在电梯上乱跑乱跳,不小心被挤到电梯缝里了,急救队员火速赶到:5分钟——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急救队员成功救出孩子。
◇老奶奶九十多岁了,回忆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讲起爸爸小时候的事,就仿佛是在昨天发生的似的。
5.下面的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说说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这样修改。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阅读文章中修改的部分,分析为什么这样修改,这是从哪一方面进行的修改。然后总结归纳。
参考示例:
(1)用词的准确性。如,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还有“书皮”被叶老先生改成:“课本的包书纸”这就更确切了,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2)长句断成短句。(3)句子的通顺。(4)合理分段。(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练一练,学运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