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5:58: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动脉发自脾动脉末端,经胃脾韧带至胃结肠韧带沿胃大弯右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⑤胃短动脉源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分布于胃底;⑥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是脾动脉的分支,经胃膈韧带至胃底后壁,分布于胃底后壁。

58. 胃大部切除术需要结扎的血管必须保留及保护的血管:㈠结扎的血管①在胃结肠韧带内逐个结扎并切断胃网膜左右动、静脉的胃壁支,保留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切开胃结肠韧带时应勿损伤后方的中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走在横结肠系膜内。②在肝胃韧带内分离、钳夹、结扎和切断胃右动脉;③在胃左动脉发出第1胃壁支的远侧结扎胃左动脉,即保留胃左动脉的第1胃壁支。㈡必须保留和保护的血管有:胃网膜左血管、胃网膜右血管、中结肠动脉、胃左动脉的第1胃壁支、胃后血管和胃短血管。

59. 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下方为胰头和胰颈,前(上)方为肝方叶和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走行。

60.肝的韧带有:①肝胃韧带,②肝十二指肠韧带,③镰状韧带,④右三角韧带,⑤冠状韧带,⑥左三角韧带。

61.腹膜腔的间隙(的位置)、通连:

腹膜腔的间隙包括结肠上区的间隙和结肠下区的间隙。(1)结肠上区的间隙(膈下间隙)有:①右肝上间隙;②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③右肝下间隙(包含肝肾隐窝),向下通右结肠旁沟;④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2)结肠下区的间隙有:①右肠系膜窦,周围近乎封闭。②左肠系膜窦, 向下通盆腔; ③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④左结肠旁沟沟,向下通盆腔。 62.肝门的定义和结构: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

63.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

64.胆囊三角(Calot三角)和胆囊动脉: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是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胆囊动脉常发自肝固有动脉。

65.胆总管分段: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四段,胆总管切开探查在十二指肠上段进行。

66.肝胰壶腹是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的,开口于十二指肠后内侧壁的下端。

67.脾的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脾切除时,应结扎脾血管,保护胃脾韧带中的血管,切断所有脾的韧带,才能游离脾。

68.肝门静脉高压时,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常见的吻合途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

69. 阑尾的多见的位置依次为①回肠前部,②盆位,③盲肠后位,④回肠后位,⑤盲肠下位。 70.阑尾炎穿孔时,易扩散的部位和预防措施:平卧位时,右髂窝的阑尾脓液可经右结肠旁沟向上蔓延至肝肾隐窝(平卧时腹膜腔最低部位),引起膈下脓肿。预防措施应采取半卧位,使脓液向下流入盆腔。

71.边缘动脉:是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的动脉弓。

72.腹膜后隙: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

73.肾后面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肾后面在第12肋以上与膈和胸膜腔相邻,肾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导致气胸。在第12肋以下毗邻结构除肋下血管神经外,有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肾周炎或脓肿时,腰大肌受到刺激可发生痉挛,引起患侧下肢屈曲。

74.肝肾隐窝:右肝下间隙后份为肝肾隐窝,在平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常有积液。

75.网膜囊:胃和小网膜后方为左肝下后间隙间隙,即网膜囊,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 76.盆膈的定义、作用、通过内容: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盆膈中央有直肠通过。

77. 耻骨后隙:耻骨后隙又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耻骨上腹膜外引流、膀胱及子宫下部等手术,均通过此间隙进行,此时应避免伤及腹膜。

78.直肠后隙: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通腹膜后隙。直肠后隙的炎症或积脓,向上可沿腹膜后隙蔓延。临床上通过直肠后隙作腹膜后隙空气造影。 79.直肠前方毗邻:男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膀胱陷凹、②膀胱底、③精囊、④输精管壶腹和⑤前列腺等毗邻;女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子宫陷凹、②子宫、③阴道穹后部和④阴道相邻。 8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81.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越过输尿管的前上方。

82.会阴: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的总称。以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分尿生殖区,后方为肛区。

83.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的结构:直肠、子宫、阴道穹后部。

84.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手术时慎勿损伤,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85.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㈠位置: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㈡构成:其构成有四壁一尖一底: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皮肤和浅筋膜。㈢意义: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窝内脂肪的血供欠佳,又邻直肠和肛管,感染时容易形成脓肿或瘘管。

86.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会阴手术时,常在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进行阴部神经阻滞。

87.尿生殖区的筋膜:由浅入深为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

88.会阴浅隙的定义、通过内容: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浅隙,会阴浅隙向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深面的间隙、阴茎浅筋膜深面的间隙和腹前壁Scapa筋膜深面的间隙相通连。会阴浅隙内有尿道球部通过,尿道球部(前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浅隙,并外渗到阴囊、阴茎和腹前壁。

89.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深隙,会阴深隙为一密闭的间隙。会阴深隙内有尿道膜部通过,尿道膜部(后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深隙,因会阴深隙为一密闭的间隙,不会出现尿外渗。

90.尿生殖膈: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

91.会阴中心腱:女性会阴中心腱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附着于此腱的肌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肛提肌。会阴中心腱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分娩时要注意保护。

92.胸腰筋膜的位置形成和包绕的肌:第12肋与髂嵴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称为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后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胸腰筋膜包绕的肌为竖脊肌和腰方肌。

93.听诊三角: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94.腰上三角:由竖脊肌外侧缘、腹内斜肌后缘和第12肋围成,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经此三

角。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

95.腰下三角: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腰疝。

96.椎管的内容物:椎管的内容物有:①脊髓;②脊髓被膜和被膜间隙(即脊膜腔: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③脊神经根;④血管;⑤结缔组织。

97. 腋窝四个壁的构成: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骨构成。

98.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99. 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100.腋窝内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位置关系以及臂丛各个束的分支:(1)位置关系:腋动脉经过胸小肌后方,被胸小肌分为三段。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臂丛各束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后居第二段的内、外侧和后方,腋动脉第三段周围为臂丛各束的分支。(2)臂丛各个束的分支:臂丛外侧束的分支有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根,内侧束的分支有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迟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的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此外,还有起自臂丛锁骨上部的胸长神经。

101.腋动脉分段,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分布胸前壁上部。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于肩部、胸前壁和胸侧壁。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于腋窝后壁和肩胛区。 102. 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103. 腋淋巴结分群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5群:①外侧淋巴结,收纳上肢的浅、深的淋巴管;②胸肌淋巴结,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③肩胛下淋巴结,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管;④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⑤尖淋巴结,收纳中央淋巴结等的输出淋巴管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尖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锁骨下干。

104.腋鞘的形成和内容: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105.腋神经的分布:腋神经的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瘫痪萎缩,肩关节不能外展,可出现“方肩”。腋神经的皮支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106.肩胛动脉网: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肩胛上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肩胛背动脉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该动脉网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

107.肱二头肌内侧沟通过的主要结构: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肱动脉和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

108.上肢3条浅静脉: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贵要静脉行至肱二头肌内侧缘;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109.肱动脉的走行和分支: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续接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在臂部的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

110.肱骨肌管: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桡神经的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前臂后群肌。肱骨中段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导致前臂后群肌瘫痪,腕关节不能伸,出现“垂腕”。

111.旋前圆肌:旋前圆肌有两个头,浅头为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为尺头,起自尺骨冠突。两头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尺头深面有尺动脉通过。

112.腕管的构成和通过内容: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4条指浅、深屈肌腱、4条屈肌总腱鞘肌腱、1条拇长屈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通过。 113.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方。前界为第3~5指屈肌腱和蚓状肌,后界主要 为第3、4掌骨和骨间肌,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膈。掌中间隙远侧第2~4指蹼间隙相通,进而可通向第3~5指背面;掌中间隙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交通。 114.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的深方。前界主要为第2(示)掌中膈前部、示指屈肌腱和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膈后部。鱼际间隙远端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封闭。

115.蚓状肌的作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116.掌浅弓、掌深弓构成及意义: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的浅面。掌浅弓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等分支至手指。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掌深弓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掌深弓发出3条掌心动脉与掌浅弓的指掌侧总动脉吻合。指掌侧总动脉同时接受掌浅弓的分支和掌深弓的分支,在劳动抓握手掌受到压迫时,保证了手掌和手指的血液供应。

117. 手掌的神经支配:手(掌)肌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分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尺神经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和第3~4蚓状肌。手掌皮肤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分支分布手掌桡侧2/3和桡侧3个半指掌面皮肤;尺神经分支分布手掌尺侧1/3和尺侧1个半指掌面皮肤。

118.正中神经返支: 约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返支(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返支位置表浅,易受损伤而导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

119.指髓(指髓间隙):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段掌侧的骨膜与皮肤之间。间隙周围的骨膜、皮肤和纤维隔,将指髓封闭成密闭的间隙。指髓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末稍和脂肪,许多纤维膈连于骨膜和皮肤之间。当指端感染、肿胀时,局部压力升高,压迫神经血管,会引起剧烈疼痛甚至指骨坏死,应及时行指端侧方切开引流术。

120.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内容:梨状肌穿过坐骨大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21.坐骨小孔的构成和通过内容: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通过坐骨小孔的结构为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22.大隐静脉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处: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小腿内侧、大腿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注入股静脉前,大隐静脉收纳5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123.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及通过的内容:髂耻弓是连于腹股沟韧带和髂耻隆起之间的韧带。髂耻弓把腹股沟韧带后方的空隙分隔成外侧的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肌腔隙通过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血管腔隙通过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和生殖股神经股支。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wxpm8uf3s5s23r4b01m9s4tl8lgrm00e5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