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试题特点及复习指导策略的研究
内容提要:通过对近四年我省职高数学试题的分析,本人认为这几年的职高数学试题严格遵
循职高考试考纲,紧紧依靠教材;全面考查基础知识;题目灵活,注重考查能力;既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拉开档次。因此,在职高复习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面向大多数学生;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重视应用,贴近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关 键 词:职高数学试题 特点 复习指导 研究 正文:
一、职高数学试题特点
1、严格遵循职高考试考纲,紧紧依靠教材
职高考试考纲是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的。因此,职高命题主要依据考纲的精神和教材的内容进行。从近几年职高试题看出,试题的内容、范围,各部分的知识比例,难易程度等均以考纲和教材为准绳。所考查的重点都是考纲中规定为“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以2003年试卷为例(详见表1:2003年职高试题目标分析),“了解”占8%,“理解” 占64%,“掌握” 占28%,与考纲中要求(“了解”约占10%,“理解” 约占60%,
表1: 2003年高职试题目标分析 题型 题号 1 2 3 4 5 6 选择 7 8 9 10 11 12 13 14 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ˇ 填空 题型 题号 15 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ˇ 30 6 题型 题号 25 26 27 28 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ˇ ˇ ˇ ˇ ˇ 选择 计分 9 16 17 18 19 20 21 计分 22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解答 29 30 ˇ ˇ ˇ ˇ ˇ 50 24 42 28 ˇ 解答 ˇ 12 计分 3 12 8 16 ˇ 96 ˇ ˇ ˇ ˇ ˇ 23 24 合计 ˇ ˇ 占百分比 64 “掌握” 约占30%)基本相符。其解题思路、思考方法一般也可以在教材或习题中找到“影子”,总的来说试题是“源于书本而活于书本”。解题时,所用到的基本方法,都是教材中介绍过的常用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教师下力气钻研考纲和教材,扎扎实实抓好平时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考纲规定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2、全面考查基础知识
为了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注意了加大对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凡教材中的重要基础知识,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试题中几乎都有涉及。当然在一份试卷中把教材的每一节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但属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不回避。这样既照顾到面,又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猜题、押题等不良倾向。
3、题目灵活,注重考查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某项任务的客观条件,是进行一定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各种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试题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运用能力,如有些题目虽然考查的是基本知识,但为了灵活一些,有意设置一些“干扰”或“障碍”,要善于排除“干扰”,做出正确结论,如2003年试题17题:“从1、2、3、4、5五个数字中每次取两个,分别作为对数的底数和真数,则用此五个数字总共可以得到 种不同的对数值”,此题容易忽视对数底数不能为1这个条件;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等,要能恰当地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去;还有的题目故意设置由浅入深的台阶,如果学生推理能力强,就容易拾级而上,找出答案,反之,则可能出现逻辑混乱,考虑问题不全面的现象。这样重视考查能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指导今后教师教得活一点,多教给方法;学生学得活一点,多掌握一些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既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拉开档次
做到了考查目的与内容的统一。试题科学合理,试题的难易结构合理,整个试题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为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简单的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考纲的基本要求,所占比重较大,大约占60%左右。第二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所占比重约占30%左右。第三档题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也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的形式和解题思路都比较新颖,不过这类题目在整个试题中所占比例仅占10%左右,又一般由若干小题组成,各小题又设计了不同层次,用小题调节试题的梯度和难度。下面表2:“2000——2003年职高试题分类比较表”中这三档的比例和上述比例基本相符。
二、试题走向
1、题型、各种比例稳定走向。题型:选择题约占30%,填空题约占20%,解答题约占50%。内容比例、难易比例的稳定性在下表中不难发现(表中各个数据虽然不十分准确,因为有部分题目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和其他因素,但总体能反映出来)。 表2: 2000——2003年高职试题分类比较表 总分分配 集合 不等式 00 3 8 01 02 6 6 基本题 稍难 难 03 00 01 02 03 00 01 02 03 00 01 02 03 6 8 3 6 6 6 0 0 0 0 8 3 0 0 3 4 8 3 7 函数 数列 三角函数 平面向量 解析几何 立体 排列组合 归纳法 计 约占百分比
31 12 30 3 35 15 13 32 9 23 15 34 15 13 31 7 27 3 27 15 16 29 21 13 25 14 10 19 6 15 15 0 0 4 9 12 9 3 6 24 20 16 21 24 10 7 6 0 12 3 15 3 12 0 0 0 0 29 19 10 12 22 7 17 8 0 9 7 7 7 17 3 15 3 7 12 0 12 10 10 10 13 13 3 3 0 3 7 0 4 0 7 11 150 150 150 150 87 88 94 97 54 55 49 46 9 7 7 7 58 59 63 65 36 37 33 31 4 5 5 5 2、基础走向,重视方法。总体难度降低,即使同一目标要求的题目,难度上也有明显降低;今年的职高数学考纲修改删去了证明题、坐标轴的平移和降低了多处目标等,也说明了难度的降低走向。这样做主要是体现人性化,考虑职高学生基础差,能使考生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同时注重了内容和方法的覆盖面。这样对我们职高数学的过程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3、应用走向,贴近生活。这部分内容已逐渐增加(2000年占8分,到2003年已占14分),内容在不断贴近生活,如2003年试题中考到当然比较关注的股票降、涨问题和购房代款利率问题。试题的生活化是当然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缩短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已是命题发展与进步的自然结果。
4、能力走向,易而不死。一些题目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很容易做错。这类题目比例也在提高。
三、职高复习指导策略
从以上分析和试题走向来看,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重基础,贴近生活,出活题,考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理念,以生为本。
我们的复习仍需采用“赶鸭子理论”,不提倡“赛马理论”。在水乡的农村里看过放养鸭子的人可能都有回忆,拦鸭子的长竹竿往往在鸭群的最后轻轻挥掠,后鸭推着前鸭,“嘎嘎”地向前走。与之相反的是赛马,在赛马活动中的英雄就只能是最后终点线上的“锦标”,部分与它竞逐而稍逊一筹的马儿自然也得到了一些安慰,但遗憾与失望多少还是存在的,那些没有能力加入到第一阵营的马儿自然只能黯然离去。
职高试题总体来说比会考试题要难,但我们在复习中要充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职高学生中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中被视为“差生”,他们在学习上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虽然他们在职高学习阶段,尤其是最近复习阶段作了努力,但他们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复习中务必要以生为本,要以他们中绝大多数
会接受为标准;对学生的职高数学成绩期望要适中,不要偏高;要根据学生正确把握考纲。否则,只顾考纲要求而忽视学生接受情况,将是适得其反。
经常有老师讲到,职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所以复习就应该只顾“好生”。我们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我们的学生中所谓“好生”的人数就不多,而职高招生的数量较大。如果我们的教学紧紧抓住的仅是几个“好生”的话,大部分学生便会“一泄千里”,对整个学习风气带来较大影响,到头来将是事倍功半。当然“好生”是应该重视的,最好利用分层教学或课外辅导等其他方法加以解决。
2、全面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
要仔细领会考纲要求,做到课本过关。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哪些知识是只要求“了解”、“认识”的,哪些是应该“理解”、 “会解”的,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把握好深广度,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学不好,判断就含糊不清,运算就无据可依,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准确无误。对重要的定理、公式,要掌握,理解其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难度。第三,要发挥例题和典型习题的指导作用。例题和典型习题能起到示范、启迪、澄清、深化的作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例题和典型习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第四,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注意突出重点知识,并注意对这些知识的应用。
在复习中,在没有有效落实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拓展、补充、深研都是浪费的,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陪个别好学生的不良局面。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V·科温顿教授曾说过:“制定一个相当高的目标——如此之高以至于成功的几率为零,因为对他们而言,在这种不利的情形下几乎都可能失败”。所以复习中在进一步强调基础知识,学生只有理解并真正消化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融会贯通。
3、加强训练,培养自主学习。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对于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极好机会。为了使训练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考纲规定的范围选题、注意题目的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和综合性。所选题目要控制难度。
(2)加强针对性、目的性的训练。练习题既要按考纲要求,又要切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对学生缺漏和薄弱的基础知识及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有针对性地精选补救训练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要求。
(3)训练题型要注意多样化和灵活性。 ①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宽。 ②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③重视对教材中重要定理和公式的考查。 ④重视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
(4)加强评讲,及时纠正错误。在训练中,要加强范例的讲评及学生解题中最优解法的评讲,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应对练习的情况及时检查,从反馈信息中找出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指导,注意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
错误所在,循根求源,弄清来龙去脉,及时进行调控矫正,达到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
切忌搞题海战术,钻牛角尖和搞偏难偏怪之题。以免造成学生丧失信心。 4、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益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是提高复习效益的关键。在结束新课前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就复习目标、内容、时间等作出安排。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知识单元进行系统复习。做到扎实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数学方法,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第二阶段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根据考纲、教材及学生实际,结合重点数学知识和方法编制题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加强讲评和自查自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解题的速度和准确书写的规范性训练。对重点知识和方法可开设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学生查漏补缺、教师加强辅导,这阶段应采用“木桶理论”,木板围成一圈,构成水桶,它所能容纳的水量,不是由最高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来决定,木板的长度必须均衡,木桶所盛水量才可能多。知识由许多知识点构成,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补上最基础的薄弱点。在复习的后阶段,可组织二至三次诊断性测试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以提高适应能力。
结束语:职高复习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认真研究近年职高试题、考纲及其走向,认真钻
研教材。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总之,努力降低学生的过度负担,切实提高复习效果。
参考资料 1、浙江省2000——2003职高招生试卷和职高考纲 2、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数学教学大纲》
3、人教版(基础版)数学教材1——2册 4、2004年《走向职高复习序列》数学
5、台州市教研室编的《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 6、[美] 马丁·V·科温顿著的《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