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个 C.3个
6.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
B.2个 D.4个
2的图象上有一动点A,连结AO并延长交图象的另一支于点B,在第一象xk限内有一点C,满足AC=BC,当点A运动时,点C始终在函数y=的图象上运动,若tan∠CAB=3,则
xk的值为( )
A.
2 3B.6 C.8 D.18
7.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同位角相等;③在同一个圆中,同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④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其中,真命题为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2C.①④ D.①②③④
8.若2是关于x的方程x??m?1?x?m?2?0的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为 A.7或10
B.9或12
C.12
D.9
2
9.设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2,下列关于a的四种说法:① a是有理数;②a是方程2x-4=0的解;③a是2的算术平方根;④1<a<2.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并且始终保持BP=CQ,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
A. B. C. D.
11.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线FA、GB照射到正五边形ABCDE上,∠ABG=46°,则∠FAE的度数是( )
A.26°. 表示为( ) A.0.1×1011 二、填空题
B.44°. C.46°. D.72°
12.生活中,有时也用“千千万”来形容数量多,“千千万”就是100亿,“千千万”用科学记数法可
B.10×109
C.1×1010
D.1×1011
13.小明在数轴上先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再用圆规画出了点A(如图所示),则点A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14.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x1x2=13,则k的值为___.
15.九年级(1)班共50名同学,图是该班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30分,成绩均为数),若将不低于29分的成绩评为优秀,则该班此次成绩达到优秀的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
16.计算:(?1)0?3?8=_____. 17.若分式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x?2?18.在Rt△ABC中,?C?90三、解答题
19.计算下列各式: (1)?,sinA?4,则cosB的值等于___. 51??11??1x?y??x?y?;
3??23??21??12??x?3y2???3y2?x2?.
2??2??(2)??20.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某校在八年级5个班中,每班各选拔1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并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学校将获奖情况绘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竞赛获奖的总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求扇形统计图中“二等奖”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如果该校八年级有800人,请你估计获奖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21.直觉的误差:有一张8cm×8cm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64cm2.把这些纸片按图1所示剪开成四小块,其中两块是三角形,另外两块是梯形.把剪出的4个小块按图2所示重新拼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13cm×5cm的长方形,面积是65cm2,面积多了1cm2,这是为什么? 小明给出如下证明:如图2,可知,tan∠CEF=
85,tan∠EAB=,∵tan∠CEF>tan∠EAB,∴∠CEF>32∠EAB,∵EF∥AB,∴∠EAB+∠AEF=180°,∴CEF+∠AEF>180°,因此A、E、C三点不共线.同理A、G、C三点不共线,所以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空隙,故面积多了1cm2
(1)小红给出的证明思路为:以B为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证明三点不共线.请你帮小红完成她的证明;
(2)将13cmx13cm的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剪开拼合,是否可以拼合成一个长方形,但面积少了1cm?如果能,求出剪开的三角形的短边长;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2
22.计算|3?1|?2019?(?)?3tan30
23.如图1,点A在x轴上,OA=4,将OA绕点O逆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经过A、O、B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2,OC=4,⊙A的半径为2,点M是⊙A上的一个动点,求MC+
013?11OM的最小值. 2
24.如图,一座山的一段斜坡BD的长度为600米,且这段斜坡的坡度i=1:3(沿斜坡从B到D时,其升高的高度与水平前进的距离之比).已知在地面B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在斜坡D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顶A到地面BC的高度AC是多少米?
?1?25.计算: 16????|?2|.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