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顺“引”悦读 以“文”化人
作者:纪素芳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02期
“阅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底石”。只有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换来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回归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提倡自主阅读,推行整本书阅读。可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打通、融合统编教材和课外阅读的无缝链接点呢?笔者的团队认为,要让课文成为“引子”范本。这就得仔细思考并明晰“引子”范本教学的三大问题:(1)从哪里“引”?是对引子门径的思索。(2)怎样“引”?是解决引子教学操作策略的选择问题。(3)“引”向何方?是探究引子功能价值的问题。本文以《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围绕这三点对“引子”范本进行了分析。 一、门径探索——“引子”范本教学从哪里“引”
“引子”范本教学的关键,是要搭起连接课内外的阅读通道,打开“大阅读”的门径,积累阅读任务群的经验。通道起始点的合理定位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广度、效度、厚度和深度。 1.基于人文主题的引读——舐犊情深
《慈母情深》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单元主题“舐犊情深”的典型作品。母爱是永恒的話题,它最能触动每个人柔软的内心。所以,像《母亲》《惜别》等同一主题的“引文”十分契合学生的阅读内需,也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这些引文语言不管是华丽还是朴实,“母爱”的力量一样直抵人心。 2.基于语文要素的引读——场景含情
本单元篇章页直接明了地揭示了本课要落实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梁晓声竭力渲染母亲在街道小厂工作的场景和细节,慈母情深力透纸背,这篇文章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为此,教师采用“1+1”整书模式,即“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通过链接本文原著同样描写母亲在铁路工厂艰苦工作的两个场景,撬动学生读整本书的热情,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引读的效度。
3.基于范本作者的引读——榜样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