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领学生走进异国风情画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江西省崇义县章源小学 郭家华
邮编:341300 电话:15083755566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版 五年级 下学期 3.课时:2
4.师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www.http://m.njliaohua.com/】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文本解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讲课文。这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那娓娓道来的德国风景民俗之中,领略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领略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 2.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读课文2、3自然段,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领略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
2.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运用互联网搜索,帮助学生领略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对德国的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
1
先生有了哪些了解呢?
(1)交流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
(2)交流资料获得的渠道,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搜索的作用。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一篇非常美的
短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主质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
(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经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歌根廷奇丽的景色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之后,他又一次踏上这块熟悉土地。当他又一次踏上这块熟悉土地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赞叹?)
2、多媒体出示作者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
3、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是奇丽的景色?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
4、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景色的奇丽,用“—”画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民族的奇特,用“﹏”画出。
四、合作交流,品读课文。
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1、交流感受“奇丽的景色”。 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1)、多媒体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些词体会景色的美丽。 多媒体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图片,这画面你还
2
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2)、抓住“家家户户” 、“任何”这些词体会景色的奇丽。 (3)、就这一段,你还从什么句子看出景色的奇丽?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学生抓住“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谈体会) (4)、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想不想去看看德国那奇丽的街景吗?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话,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5)、请你们用朗读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 (6)、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 2、交流体会“民族的奇特”。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又是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1)、多媒体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 抓住“都”字,说说你的感受。 ②比较中国和德国人种花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
我们养花为了自己欣赏,季先生可跟我们一样的想法,所以当他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会是什么感受呢?(奇怪,不理解)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指名读)
(2)、多媒体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3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说说你对“耐人寻味”的理解?颇是什么意思? ②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
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③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现实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
五、拓展
读《给予》这首小诗
(只要你时时为别人着想,别人的心中也会有你,人不仅要学会奉献,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六、总结全文,小结写法。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让我们欣赏了德国大街上的奇丽景色,体会了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的品味一下德国的独特之处吧!请大家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2、写作方法(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发现季老非常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在描写景色、讲述发民族风情的同时,用最简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这种借景抒情明理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课后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仿写身边的一处景色。)
七、布置作业。
1、仿写身边的一处景色。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4
教学反思:本课堂教学设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学生打开了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异国风情画卷。同时,体现了“以学为主”自主质疑法的教学模式:自主提问,合作解疑,个性解读,交流拓展, 让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改变,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本教学设计建议两课时完成。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