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42: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反映的基本形式:无机物的反应形式: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形式;生物的反应形式:感应性,生物有机体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心理反应形式:有机体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

2.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是指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知觉阶段(是指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

3.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人类意识产生有赖于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劳动和语言。劳动是人类意识产生的主要因素,具有制造、使用工具和社会集体性的特征;语言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直接因素,语言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形成自我意识,同时,人类也能够通过语言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

4.人类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觉知功能;意识具有能动性功能;意识具有选择与监控功能。 第四章:注意

1.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

2.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在定向反射发生之后,随即发生适应性反射(即只有与刺激有关的分析器进行活动,并随着刺激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发生器的活动也发生变化);人在注意某些事情的时候,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网状结构对保持有机体的觉醒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边缘系统的一些结构与注意密切相关,大脑皮层的额叶在调节有意注意上起着重要作用。 3.注意分配的条件:首先,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即同时达到的两个信息可能不会超出脑的加工容量,人能对两者都作出反应;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很困难。 第五章: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报,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侧记量的大小来表示的。

2.韦伯定律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常数。

3.感觉的种类: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嗅觉、味觉以及机体内部感觉,内部感觉又分为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4.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第六章:知觉

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2.知觉的特征:知觉具有整体性(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知觉具有选择性(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加以优先知觉的特性);知觉具有理解性(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知觉具有恒常性(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3.深度知觉的线索:深度知觉的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些靠单眼提供知觉线索,有些则需要由双眼视觉提供。单眼线索主要分为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视差、结构级差、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双眼线索分为水晶体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和双眼视差。

4.运动知觉的几种形式: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 第七章:记忆

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记忆子系统各自的特点:感觉记忆:○1编码方式为直接编码;○2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3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短时记忆:○1编码方式为听觉编码;○2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3记忆容量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1编码方式为意义编码;○2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3记忆容量几乎无限。

第八章:表象与想象

1.表象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表象打破了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趋概括化。 2.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构成新形象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取自过去的经验,不可能无中生有。想象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各种成分的形象组合过程,也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

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是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使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随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九章:思维

1.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

2认知能力;○2.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1过去的经验;○3区别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4

提供变式;○5下定义;○6形成概念体系

3.发散思维及其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流畅性: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 间内发表较多的观念;变通性:思维变化多端,不易受定势影响;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 第十章:言语

1.言语的功能:言语具有交际功能,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语具有思维功能,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念进行的,而词则是概念的承担者;言语具有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调节作用;言语具有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和多样化的创造功能。

2.言语的种类及其特点:可分为对话言语,其特点是合作性、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独白言语,其特点是具有连贯性、独立性、计划性;书面言语,其具有展开性、随意性、计划性;内部言语,其具有隐蔽性、简略性。

3.言语的中枢机制:○1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额叶,布洛卡区受损引起运动性失语症;○2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叶颞上回,威尔尼克区受损引起接受性失语症;○3角回: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角回受损引起视觉性失语症。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1.表情的种类:○1面部表情:由于面部表情能精确的反映人的情绪,它是人类表达情绪最主要的方式;○2身段表情:是除面部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表达情绪的方式;○3言语表情:是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

2.情绪情感的分类:分为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社会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3.情绪的状态:是指在某种事情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一种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4.意志行动的特征:意识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时意识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动机冲突的形式: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第十三章:个性和个性倾向

1.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是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的统一;○2个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3个性具有独特性:个性是个别性与共同性的统一;○4个性具有社会性与生物性: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并在具备外界诱因的条件下,才可能发展到动机。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冬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十四章:个性心理特征

1.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抑郁型——抑郁质。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性格掩盖和改造气质。

3.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又可分为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可分为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可分为能力早期表现、中年成才和能力晚期表现。

4.阐述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智力,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信息材料的类型;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

论述

1. 用辨证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的心理实质(绪论)

2. 联系实际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第四章 注意)

3. 举例说明如何有效组织复习(第七章 记忆)

4. 联系实际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九章 思维)

5.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第九章 思维)

搜索更多关于: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的文档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59p5xmvl7z7sg756e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