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计划讨论记录: 刘 媛:我们本次研讨的问题是“以人带事、情感渗透”的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可以充分济南第二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更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中学 指导专家 赵向霞、云为刚 历史,理解历史,韩宏伟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我提议韩老师作为授课教师。 韩宏伟:我很荣幸担当这样的任务,也真诚的希望诸位同仁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我们组的计划。虽然这节课是一节市优质课,但是,那毕竟是8年以前了。曾经沧海,8年的时光流淌,使我们感觉了时代的变化,教学思路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演进。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节课的曾经,而应该结合本次研修的成果和认识,20中槐荫兴研修组长 刘媛 积极的改进我们的方法和思路。记得,当时的这节课的确费劲了我的精力,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成功有侥幸的成分,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种种原因,我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这节课的得与失。现在,这样的机会来临了,我很荣幸,也真诚的期待我们的合作能够给这节课带来新的生命,为我们组的研修划上完美的句号。 刘兴庆:韩宏伟老师平时讲课就表现出功力深厚,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次由他主讲,我想济 人教版八上 第8课辛亥革精彩,非常成功。但是本次上课从教学进度说,命 对他来说,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能讲的非常上课教师 韩宏伟 《辛亥革命》为八年级上册第8课,安排的时间为第七周,总感觉是否有点滞后,建议上课时间往前提一提,这样有助于学校和老师们教学好步调一致。 刘 媛:谢谢刘老师的建议,开学后根据教学第7周 进度,我们再调整磨课计划。 王海清: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我认为应该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进行评价;学会区分不同阶级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基本的一项技能。 邓新一:“以人带事、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注意创设历史情景,历史情景的创设不仅仅是客观再现历史,更要创问题归1.通过人物的主要活动和事迹,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 课例研2.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究目标 3. 通过人物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例研 “讲活历史人物,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 ——“以人带事、情感渗透”的历史课堂究问题 教学基本方法探究 从理论层面:《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历史教学目标之一; 从学生层面: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高,以“以人带事、情感渗透”的历史课堂教立历史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 因分析 董 萌:在历史课上讲历史人物的故事,在课堂中强调历史课程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丰盈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就会使得历史教育真正成为具有人文关怀。 刘 玉:教书育人是历史课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血肉丰满、生动形象的 历史人物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只有将这些历史人物讲述得活灵活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学到好品质,从反面人物身上检讨、警醒自己的行为,从而培计划 基本环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升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 从教师层面: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学习的切入口,用“小”人物事件的细节去挖掘真实的历史,能够使问题深入浅出,轻松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可选活动 节 制定提交计划 活动选择(在选定的活动后面列上参加人员即可) 必选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提交教学内容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计划:问题研讨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养自身的好品质。 王月梅:抓住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性格。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与细节处见精神”。 高 晶:历史教育的灵魂,就是对学生进备课 设计提交教案 必选 韩宏伟 浏览教案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评论教案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协同修改教案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备课研讨会(提交记录) 备课:问题研讨 发布修改教案 观课准备会(提交记录)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韩宏伟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本课中如何通过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塑造,用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的关键,也是我们在备课研讨中的根本问题。 徐忠萍: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孙中山的活动与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作用十分重大,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来讲,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比起单纯的照本宣科,这种方法遗忘率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王书杰:“以人带事、情感渗透”,把鲜活的历史人物重新还给历史课堂,通过对人物的了解分析,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历反思 评课 上课 提交观课表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观课:问题研讨 提交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 发布观课报告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韩宏伟 必选 必选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阅读评论观课报告 课后评议会(提交会议记录) 评课:问题研讨 实践反思后的备课(提交调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 必选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韩宏伟 史人物的有血有肉,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张玉芳:丰富的历史,离不开鲜活的人。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把目光更多集中于历史事件,分析它的起因、经过、结果,重视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这样把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了,乏味了,把活的历史生生教成了死气沉沉的历史。 王顺东:讲活历史人物,是让学生心目中的孙中山“活”起来,而不是老师讲的“活”。这是再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历史人物活动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评价人物要与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起来。不能单纯讲述历史结论。课要注意武昌起义与孙中山的关系和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产生认识,在讲活孙中山时必须要选择好切入点。 隋 玲:怎样将历史人物形象起来,鲜活起来。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有几点困惑:围绕孙中山的历史事件和活动很多,选取哪些有利于说明人物。本课中的重点内容武昌起义,孙中山没有领导和参加,为什么在起义后,革命党人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又说明了什么。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方面,本课评价孙中山,宜采取以事带人的方法,从某些细节处凸显人物的性格和主张。如:不当皇帝,而称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而非中华帝整后的教案) 评论调整后的教案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撰写发表反思心得 20中学历史组(7人) 兴济中学历史组(3人)槐荫中学历史组(5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