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5 7:54: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2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12?福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易燃、易爆药品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时,会发生爆炸; B、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能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量筒只能量取溶液; D、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能和水、氧气反应.

【解答】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B正确; C、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C错误;

D、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安全、氨气的检验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明确氨气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不能用蓝色的石蕊试纸检验. 2.(3分)(2012?福建)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鉴别;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与HBr反应;

B、C4H10是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答】解:A、乙醇与钠反应可认为是取代反应,乙醇与HBr反应,酯化反应等都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

B、C4H10是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1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区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物鉴别、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3分)(2012?福建)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 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元素R、T、Q、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R、T、Q、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A、非金属性N>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2S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T>Q>R,故C正确;

D、含铝离子的盐溶液是显酸性,但NaAlO2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难度中等,D选项设问角度新颖独特. 4.(3分)(2012?福建)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2

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依据装置图分析装置的K闭合,为原电池装置电解滤纸上的饱和硫酸钠溶液,甲和乙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电解池阴极a,通过电解质溶液离子定向移动到b;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C、甲池中锌离子浓度增大,盐桥中的氯离子移向甲池,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D、滤纸处是电解池,a做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水电离平衡破坏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b做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 【解答】解:A,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故B错误;

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水电离平衡破坏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b做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装置图设计有些复杂,B选项干扰作用明显,设问巧妙,题目难度中等. 5.(3分)(2012?福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O3与11.2 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 ( Na0H)相等

D.2SO2(g)+O2(g)=2SO3 (g)和4SO2(g)+2O2(g)=4SO3 (g)的△H相等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反应热和焓变;水的电离;溶液pH的定义.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没有指明标况下,11.2L氧气不一定是0.5mol;

B.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同; C.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元酸和一元碱的物质的量相同; D.△H数值是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

【解答】解:A.没有明确气体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则11.2L氧气不一定是0.5mol,二者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同,pH也不同,故B错误;

C.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物质的量相等,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正确;

D.△H数值是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基础简单,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注意把握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3

6.(3分)(2012?福建)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 ) 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铵盐. 【专题】压轴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说明该溶液呈碱性,和水反应生成碱的物质即是正确选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 C、硫酸镁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溶液必须是碱性溶液”即可解答本题.

7.(3分)(2012?福建)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 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之间,pH=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min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 B、对比溶液的酸性强弱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情况;

C、可以根据同一pH条件下,图示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来判断;

﹣1﹣1

D、根据平均降解速率v=来计算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都为100%,故A正确;

B、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 C、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曲线斜率增大,则降解速率越小,即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错误; D、在 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1

=0.04×10mol?L

﹣4

?min,故D错误.

4

﹣1

2012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5y08cmyo7f1wk0kii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