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7.资本主义工资()。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C.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D.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A.价格总以价值为基础;
B.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但其平均水平与价值一致;
C.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则相反,但社会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基本一致;
D.价格与价值始终是一致的;
9.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
B.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家; E.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当代世界有哪些社会主义思潮对他们如何评价
试卷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5BCBAD6-10CCDDC11-15ADCAC16-20DCBBC
21-25DCDBC26-30DADCD31-35ACDDD36-40ABABB
二、多选题
1、ACD2、ABD3、BCD4、ACD
5、BD6、ABCD7、ABCD8、ABC
9、ABC10、ABC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不能彼此割裂,又不能相互代。(1)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知识材料的基础。(2)具体科学又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理论思维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从总结具体科学的新成果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科学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才能把握它所揭示的规律的实质,从而提高自己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2、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2)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和v表示。(3)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②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2)资本有机构成。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即资本有机构成高,则利润率降低;反之,则相反。(3)不变资本的节约。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不变资本越小,即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即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4)资本的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四、论述题
1、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相对真理:
(1)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
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1)民主社会主义。其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自由、公正、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指导地位,奉行多元主义。在政治上,特别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混合经济、经济民主和福利国家的经济纲领及政策。在国际政策方面,关注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发展等重要问题。
(2)“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其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正义、主张确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由政府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激发市民社会活力。走折中路线改革福利制度,主张在新的混合经济中重新定位国家。
(3)市场社会主义。其基本理论主张有:依赖竞争的市场机制来交流商品,协调复杂的个体劳动。坚持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使社会成员平等的支配权和收入权制度化。
(4)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又能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最终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我们该采取的态度:(1)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虽然并不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有时还打着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号,但从本质上讲,它们并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甚至是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所以,必须从理论上认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界线和区别,从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上,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2)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在当代发达的西方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西方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高度发达,必然在其发展中体现着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合理取向,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某种向上趋势。作为反映西方社会现实之思想观念的理论形态之一,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必然包含着合理因素和有益的理论探索成果,这对于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