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江师院初中数学国培班简报第1期(2012年)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1:55: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任心上层层递进,不断上升并提出了“三个不能少,三个很重要”的重要观点。在成长的方法方面,借鉴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教师职业生涯的五个阶段、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教师职业规划制定的策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归纳了有效课堂的五种形态和特点,课堂教学的6个系统16个看点。庞校长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深邃的哲学思想、踏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全体学员热烈的掌声。

三、国培反思

“撒 尿”启示录

(重庆市奉节县长鹏中学 朱静安)

9月21日上午,涪陵教育集团董事长、涪陵十四中庞健校长给我们作了题为《教师的成长》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庞校长讲了一个笑话。说某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首先教学生怎样撒尿,第一步,迈上台阶,第二步,拉开拉链,第三步,??,惹得我们捧腹大笑。

我们能一笑了之吗?不然,庞校长就白讲了这个故事。在大笑的背后,你曾思考过吗?这个数学教师为什么要先教学生撒尿?撒尿与解方程有联系吗?有。撒尿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错一步就不行,解方程也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两者是互通的。这位数学教师无外乎是说,数学就是生活嘛!解方程就像撒尿一样,也有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是不能乱套的,将数学的“程序化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你“数学生活化”了吗?

要运用好“数学生活化”这些理念,我认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过好以下四种最基本的数学生活。

一、过“心中有数”的数学生活

心中有数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事物时,心中随时有“数的量”,有“数的形”在头脑中再现。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地现实生活中,对接触的事物首先要有意注意事物的表现出来的“数量”,和外在的“形”。对自己心中要有数。如自己的步长、脚长、肘长,自己的身高、体重、心跳、血压等。多数人对自己是心中无“数

第5页

“的,如,恐怕很少说出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吧!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要有“数”。如今天吃了多少米的饭,喝了多少毫升水,吃了几个苹果,有多少克,从这里步行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些在头脑中有一个“数学”的“量”吗?看见一个杯子,想到它是一个圆柱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长方形,看到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马上想到它是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到一堆草垛,马上想到优美的圆锥体等。这些物体在头脑中有数学的“形”吗?

二、过有“数学意识”的数学生活

学生心中有数有形,只是学好数学的最基础的基础,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如果把心中有数说成物质的范畴,则数学意识是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什么是数学意识?它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数学意识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这么说吧,比如,你看到泰国的泰姬陵和它在水中的倒影,马上想到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提醒的。如果有上提醒,你看它是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呀?你一看,果然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你就没有“数学意识”。有一文学作品叫《天语》,主人公陈家铬躺在宾馆的床铺上,听着窗外的雨声,不由感觉到了雨点的大小,雨点下落的速度、密度,这个时候的降雨量是多大,地面上积了多厚的水,小河里又涨了多深的水??。这个陈家铬就是一人有数学意识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无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过有数学意识的现实生活。

三、过“做数学”数学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动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感受数学就是动手做,做什么?做数学,操作数学活动。

请看某数学教师下面的教学过程:

在教“圆的周长”时,某数学教师让学生准备了盘、硬币、废自行车轮等,让他们想出各种办法量出各种圆的周长,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孩子们有的拿出绳子,绕着轮子一周,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由直尺量出绳子的长,也就是轮子的周长,再在轮子上量出直径,认真的记下数据;有的拿着盘子在桌子上事先画好的直线上转圈,盘子转一圈,就在直线上做上记号,再量

第6页

出直线上线段的长,也就是盘子圆周的周长;有的拿着硬币,如“盘”炮制,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制表,让孩子们把数据填在表中。

再由孩子们从表中的数据算出c/d的比值,发现这个比值大约是3多一点,再告诉他们,这个比值我们的老祖宗祖冲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算出了,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从而总结出计算周长的公式是c=∏d(日常为∏≈3.14)。然后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数学成果,有了这个成果,我们就不用劳神费力地去量圆的周长,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我们就能算出圆的周长。

以上的活动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再亲身参与“做数学”的生活。通过“做”,我们才能数学符号,如+、-、×、÷、负号等,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点、数学规律、数学公式、建立起数学模型等。

四、过“用数学”的数学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是理性的,运用数学知识是感性的,这个过程要有一种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请看下面一个小学生的日记: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生活中交电费问题。有一次,妈妈交电费回来,想考考我,让我算一算本月的电费是多少。妈妈告诉我,一度电0.56元,上个月的读数是125°,本月读数168°。我马上说这简单,然后拿笔算起来,168×0.56=94.08元。妈妈微笑着摇了摇头,让我再想想,再算算。妈妈看我紧锁眉头,一筹莫展的样子,妈妈说:电表是不会每月抄后自动归零的,他是一直往前走的。所以这个月的用电量为168-125=43°,43×0.56=24.08元。不过我们实交电费24元。因为如果电费不是整元数,要用四舍五入法结余,保留整元。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收缴电费也需要很多数学知识。

以上过程难道不是一个用数学的过程吗?文中的小主人公不是过着用数学的生活吗?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植根于生活。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她们的头脑中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交电费、水费、买衣服、买菜

第7页

等都是居家必做的事情。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就是数学,数学就是生活。”不是水中月,镜中花。数学是一种生活的品味。

“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数学。”我认为,这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神话故事,不是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它就在你身边,伸手可以捉,可以摸。它是有形的,是感性的,是客观的。数学生活是一种有品味的生活,有数学的境界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国培,我的第一个沉默

(重庆市合川区高龙中学 王林)

2012年9月20日,国培计划(2012)数学研修班培训启动。长江师范学院副院长蔡其勇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解读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场学术报告。

蔡校长的报告让我受益非浅,使我在沉默的思考。其中有两点体会最深。 一、中国教育问题主要是考试制度的问题

诚然,中国有几千年的考试制度,还是出了不少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但是,现状又摆在眼前,中国留学生再杰出也只能曲居次位。多少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多少中小学生因为受压过大而形成的畸形人格。毒死父母、杀死母亲、抛尸解恨的新闻屡见不鲜。

案例一:合川某小区,一个十岁的男孩想出去玩,外婆说“先做作业再去玩”。孩子说“我要出去玩”。“不然我就跳河”。结果这个孩子真跳河了。幸好没有严重后果。这是谁的错,是家人吗?值得思考。

案例二:邻居的女儿,6岁,幼儿园。爷爷奶奶爸爸要求背诵加法口诀表,减法口决表,甚至乘法口诀表。我从孩子茫然,无助的眼神中,看出了她对未来世界的恐惧。于是争执开始了,家不安宁了。我无语了。是谁在逼她,是家长,还是制度?

是谁将天真的纯洁的儿童逼成了人格扭曲的畸形孩子?是我们自己,还是考试制度?是考试制度。外国人说: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进行着应试教育。“炫玉贾石”,我们都成了不良商家。“掩卷沉思”我不愿做不良商人,我要做诚信之人。

二、我们现有的课堂教育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第8页

长江师院初中数学国培班简报第1期(2012年)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b890d3hm3bj0w6hx4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