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4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摘 要】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发展了二程的学说,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也是一位大教育家,毕生讲学不断。对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经历了由单一方面到各方面综合研究的过程,出现了各种与时俱进的研究方法,但研究视角,还有待于拓展,值得深入挖掘。

【关键词】教育思想;研究;朱熹

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学者非常多,而且成果丰富,内容全面。古代文献资料中有代表性地如(宋)张宏的《朱子读书法》、南宋时期黎靖德的《朱子语类》等,大多学者都以此作为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史料。

近现代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这些:周予同的《朱熹》教育制度进行探讨,强调朱熹对当时教育制度的排斥,提倡理想的教育制度。周德昌的《朱熹教育思想述评》从人性论的角度研究朱熹的教育目的。]韩钟文的《朱熹教育思想研究》对朱熹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于述胜的《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着重从朱熹当时所处大的历史背景,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探讨。]高令印

1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的《朱熹思想研究》阐述了朱熹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整顿伦理纲常,成德成圣。张品端、姚进生等的《大教育家朱熹》从朱熹的教育历程和教育思想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在学术论文方面,陈献明的《朱熹的教育思想》从朱熹哲学观点和政治立场的角度,阐述“存天理,灭人欲”及“复其本然之善”的教育目的任务李邦国的《朱熹的教育思想》则阐述了“明人伦”为本的教育目的和八条教育方法。毕定一的《朱熹教育思想浅析》从朱熹哲学思想的角度,提出朱熹的最终教育目的是要人立大志,做圣贤。卢美松的《朱熹的教育目的论和教育内容论浅释》认为朱熹以变化气质、力臻圣贤之域为学习、修养目标的观点。郑钢的《论朱熹教育思想的内在矛盾》讲了朱熹教育思想的三大矛盾。俞斌、瓯石的《略论朱熹的教育思想》论述了朱熹以“明人伦”为本的教育目的,及对“富而不教”而致“风俗日敝,人才日衰”的社会现象的批评。张品端的《朱熹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指出朱熹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有:重视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注重教材建设的思想、重视塑造完美个体人格的思想、重视“学者”的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的思想、重视学术研究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金其桢,陆文君的《程朱教育思想今论》主要从继承“程朱”的理学教育思想的角度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内涵。李连英的《简论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及其成因》通过对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及其成因的研究,阐明了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即对学校教育阶段进行划分;提出改革考试制度的主张;改善课程设置,循序渐进;严格选拨教师。探讨了以上四方面的内在联系。

2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并且对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熊瑜的《朱熹家庭教育简论》指出朱熹在发展和完善理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家庭教育颇为重视。汪雁的《略论朱熹教育思想及其意义》、李修贵《朱熹教育思想述论》等主要从朱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郭光香的《朱熹女教思想研究》、王墨茕《朱熹的童蒙教育》、戴艳等的《朱熹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则分别从朱熹的女性教育、儿童教育及终身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朱熹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民国时期,开创了以中西结合的现代方法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先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49年到1979年,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荒芜破败的状态。1979年后的三十年间,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逐步得到繁荣与发展,各种思潮蜂拥而入,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新的方法、新的视角,使得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视野得以扩大、深度得以挖掘、领域得以开拓,学术研究的水平得以提高。

近三十年的朱熹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的研究资料、断代史研究以及书院研究都增多,有了系统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资料,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开拓了朱熹教育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还有对教育专题史以及对宋代教育史和福建教育史的研究,以及从书院、女教、蒙学以及朱子读书法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还有从新颖的角度,比如朱熹论人的发展与教育,朱熹的群育思想,朱熹的审美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等方面去研究

3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朱熹的。

但对于朱熹教育的研究,也存在下列问题:大量的教育史、教育思想史专著出版会存在一些重复和雷同的问题,而且不够系统,偏重教育思想的单方面研究比较多。其次,研究方法单一,主要是对朱熹的教育思想进行分类归纳,整体的系统性欠缺,缺少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思考,缺少文化地理学以及地方志角度研究,另外除了正史研究外,也应该重视从野史笔记、日常读物、小说戏剧、书信档案等资料去做研究。这些欠缺都值得去深入挖掘和改进,才能使得朱熹教育的研究更加全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予同.朱熹[M].上海市商务印书馆,1931.

[2]周德昌.朱熹教育思想述评[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 [3]于述胜.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4]高令印.朱熹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张品端,姚进生,陈国代.大教育家朱熹[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6]陈献明.朱熹的教育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刊,1982(1) . [7]李邦国.朱熹的教育思想[J].黄石师院学报,1984(3). [8]毕定一.朱熹教育思想浅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2). [9]卢美松.朱熹的教育目的论和教育内容论浅释[J].教育评论,1990(6).

4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10]郑钢.论朱熹教育思想的内在矛盾[J].江西教育科研,1992(1).

[11]俞斌,瓯石.略论朱熹的教育思想[J].复旦学报,1995(6). [12]陈增辉.朱熹教育哲学简论[J].上海大学学报,1998(1). [13]张品端.朱熹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J].南平师专学报,1998(3).

[14]金其桢,陆文君.程朱教育思想今论[J].教学研究,2000(2). [15]陈颖.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6]熊瑜.朱熹家庭教育简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5

搜索更多关于: 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的文档
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vl30kdm33uh255c6he20sz532aec00c9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