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 【答案】变小 否 l 495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
35264L264L3?495?L,②应该是:8①应该是:
L440515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 【答案】A B 二 C D 0.76 【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
(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 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
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3.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在空气中 温度 (℃) 0 15 30 100 声速(米/秒) 330 340 349 386 在气、固、液体中 介质 氧气 水 冰 铁 声速(米/秒) 316 1450 3160 4900﹣5000 在 空气中 频率(赫兹) 2000 1000 500 256 声速 (米/秒) 340 340 340 340 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
(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 (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 (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
【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 【解析】 【详解】
(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
(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
(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
无关.
4.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
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
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 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
【答案】 速度 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 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5.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 【答案】空气柱 a c 【解析】
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6.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⑴琴声、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小红耳朵的;
⑵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 ; ⑶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⑷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 ,发声的音调越 。
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2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A 钢 B 钢 C 尼龙丝 D 铜 E 尼龙丝 为 的琴弦。
20 20 30 40 40 0.3 0.7 0.5 0.5 0.5 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 ②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㈠实验研究;㈡分析归纳;㈢提出问题(或猜想);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③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 的研究方法。
⑸问题探讨:小红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于是她查找了如下资料: 共鸣
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使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现象就叫“共鸣”。
有趣的是:几乎随便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鸣。拿一个发
声体靠近容器口,如果频率适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发生共鸣,使声音大大增强。根据声学家的研究,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把耳朵贴在热水瓶等容器口上能听见嗡嗡声的原因。 ①什么条件下空气柱会发生共鸣?
②一把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则波长为 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会引起共鸣。
③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此现象?请举一例。 【答案】(1)空气; (2)它们的音色不同; (3)音调;响度
(4)快;高 ①A、B; ②㈢㈠㈡㈣;③控制变量 (5)
①当声音的波长等于容器中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时,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 ②120或40或24 ③弦乐器利用乐器下方的共鸣箱来放大声音。 【解析】
试题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琴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3)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的声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
(4)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振动的频率和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弦越细、越短、张得越紧音调越高. (5)
1、要研究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即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控制弦的材料和长短一定,改变弦的粗细,故题中应选序号为AB琴弦研究. 2、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可知该实验的研究过程是:③②①④ 3、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由题干知: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
故30厘米得4倍,或4/3倍、4/5倍分别为:120、40、24;生活中弦乐器利用乐器下方的共鸣箱,就是共鸣的利用. 考点:声现象
7.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