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沈竣勋:结果不是人生
沈竣勋 武汉基石资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开创国内基金营销模式的先河,在每个区域市场,均能实现资金募集能力前三甲。今年,沈竣勋让OTO新型运作模式公司上线,45天时间交易额突破6000万大关。 一
2013年中秋答谢会,沈竣勋的成交客户是350位。 2014年中秋答谢会,沈竣勋的成交客户是4300位。
一年时间,沈竣勋交给财富基石,这个新兴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答卷是12倍的业绩增长。 “我不敢说我的募资规模是最大的,但是我的客户资源绝对可以位列武汉第一”。
任职大型房地产集团销售总监多年的沈竣勋,在8年的地产销售生涯屡创奇迹,2012年将眼光投向金融市场,年底组建了财富基石,这个新兴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进入武汉市场的时间不算早,前有宜信、诺亚、恒天、海银财富,这些已经进入市场十多年的老牌对手。 但是沈竣勋却找到差异化的经营路线,“他们做金字塔塔尖,做五百万以上的那种,我就先做塔基,后做塔尖,理财是所有人的权利”,沈竣勋把客户群发展迅猛的原因,归功于迎合了“塔基”们家庭理财的需要。 二
在自己不惑之年的时候转行,沈竣勋没有彷徨。
在他眼里,房地产属于一次性消费,房子卖完了也就和客户Say bye了,而金融理财属于多次性消费,如果维系到位的话,客户很有可能跟你一辈子。
这就对客服系统要求很高,比如说A客户是高端商务人士,明天去上海,秘书刚巧不在身边,沈竣勋可以做到帮他预定机票、酒店,代为安排好所有商务差旅的细节,再比如说B客户是一位70岁的老爷爷,沈竣勋能做到的是收集好爷爷家附近的商超打折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老人。“做到极致”就是他的客服理念。
“做销售不仅要有狼性,像二楞子一样往前冲,还必须察言观色、细致入微。”
曾经做地产销售的时候,有一位其貌不扬、穿着朴实的老者进来,沈竣勋的同事都不屑于接待,结果他跑过去,迎合老先生喜欢文学的爱好,从《红楼梦》聊到《羊脂球》,从托尔斯泰聊到普希金,前后聊了近1小时,最后老先生竖起大拇指,“小伙子真不错”,当即只花了5分钟就麻利掏出卡,把最大户型刷了4套,这笔近千万的签单让同事眼红,让沈竣勋自己都不敢相信,从那开始,他便将阅读视为自己最大的爱好。
“8小时以内求生存,8小时以外求发展。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客户喜欢什么,爱聊什么,所以必须涉猎所有领域。” 三
在湖北小镇长大的沈竣勋,是家里的老幺,有2个哥哥,初中时候随父母来汉,90年代初,大学毕业,别人一个月生活费300-800元,而他在最低谷的时候,一个月才15块。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送货员,上班以前体重是140斤,一个月后瘦到了120,某天,却在自己的办公桌看到了一封冰冷的“辞退信”。“我自认为很勤奋,可并不代表我是合格的,被辞退的因为是当时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吧。”
从那以后,他便认识到,在职场打拼必须“先做人后做事”,40年来,他结交到很多正能量的良师益友,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没有一个纯粹意义的人生偶像。
“天下为师,我反而羡慕普通人”,在沈阳生活过一段时间,沈竣勋偶遇了一对年长夫妇,因为旧风俗,他们结婚当天才相识。可是现在,却每天都携手看夕阳西下,白发苍苍的老两口你搀扶着我、我搀扶着你,安详平静地散步,“那种泰然自若的乐观精神反而更会激励我”。 四
沈竣勋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旅游是和同事自驾去西藏,从武汉出发开车花了足足5天时间,到了之后,别人是一天翻一座山,他们是一天翻三座山。
那个时候,正好在看《西藏生死书》,“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虽然只翻了十几页,却能让人认真思考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更好地活着。
“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加清晰的使命感。”沈竣勋说,“以前,我们就把这栋房子卖出去,事情做了就成了。可是,现在不同了,做金融更多是做服务,怎么让客户有最大化的收益,是需要你能换位思考的。”
“人并不是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是为了寻求结果,人是很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的过程中,人很容易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们也终于会达到终点。” 所以沈竣勋坦言,自己最大的财富就是这帮有狼性、善思考的销售团队。
采访临近结束时,他讲起了一个故事:“玄奘之路”是一个面向商界人士的徒步训练营,大家会重走当年玄奘西行时途经的一百多公里戈壁。事后来看,虽然大家都有GPS,但是多数参赛者走的都是“Z”字形。“大部分人走走走,突然间发现我左前方有一个人,说我靠,他在我前面,我得去追他,快追到了以后,又发现右前方有个人,然后又去追那个人,就一直在那儿来回走……你一直在学别人,你也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你需要心里有一个罗盘。” 这个罗盘是什么呢?“初心不改,一路向前。”
人一生中,40岁是一叶知秋的时候。对沈竣勋来说,理性从未远离自己,只是相对于更年轻时,现在的他更懂得自己将走向何处。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