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8:19: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 知识

○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

○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内容目标 一、生活与消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投资与创业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 银行贷款与储蓄的计算;购买保险、债券、股票的回报与风险;利润、利息、股息的产生。 ? 不同的投资行为,都是追求价值的增值,都伴随着一定的?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 讨论:“金钱万能”吗? ?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生产、地域、时间、文化等。 ? 撰文:“街头广告面面观”。 ? 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涵义。 ?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消费行为,如 “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 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收入与分配 3.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风险。 ? 模仿: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 ? 图解: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 依法注册公司的基本条件;破产、兼并与联合等现象反映公司的发展状况。 ? 经营表现:正面的事例如加强管理,降低成本,重视研发,创立品牌;反面的事例如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 ? 一定数量劳动者的失业,在经济发展中是难免的。 ? 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 讲演: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 ? 活动: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 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 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 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如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地方治安、社会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应对突发灾变等。 ? 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 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 公民的纳税意识,包含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方面意义。 ? 市场能指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 ? 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政府有必要采取适当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 ?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调控和阶段管理等。 ? 以某地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市场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等,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发展方案。 四、面对市场经济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汇集事例:勾画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形式的轮廓和特征,进而讨论其作用和特点。 ? 材料演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 设计展板: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展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例如,提高人均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 讨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 图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 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放性。 ? 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 4.14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内容目标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 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 ? 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 ? 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 民主选举的意义,如代表民意、举贤选能等。 ? 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 民主建设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 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 例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 ? 交流:观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的感受。 提示与建议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 图文  的文档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y9gu85uh27dd7d92wr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