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1 / 81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兰州诊断)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若等高距为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 000 m D.若等高距为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 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岩浆喷出 B.褶皱—岩浆侵入—断层—沉积—岩浆喷出 C.沉积—褶皱—岩浆喷出—断层—岩浆侵入 D.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岩浆喷出 3.图中形成岩浆岩的岩浆可能源于( ) A.岩石圈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处附近的地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发育了河流,故地形为谷地;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结合图中方位指示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图示最高处位于该地东南部,最低处位于西北部河流出口位置,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有8条等高线,若等高距为100 m,则高差范围为700~900 m;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00~300 m.第2题,由图可知地层整体呈现波状起伏,故在沉积
2 / 82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
地层形成之后首先发生挤压形成褶皱;由于岩浆岩2的分布不连续,故断层发生在岩浆岩2形成之后,而岩浆岩1并未发生错动,故发生在最后,且由于岩浆岩1直接出露地表,故为喷出岩。综上可知,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为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岩浆喷出。第3题,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1。B 2。D 3。C
(2018·东北育才中学模拟)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据此回答4~5题。 4.四图中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A.①-湿度大,降水多 C.③-逆温层,风力小
B.②-气压高,气温低 D.④-风力小,湿度大
5.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解析:第4题,读图,①图中有降水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会随降水落到地面,使大气中悬浮颗粒减小,A错;②图表示一个时期的气压变化情况,不是某一天的情况,B错;③图中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C对;④图所示风速较大,不利于雾霾的形成,D
3 / 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