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喜欢( )的人最多,最喜欢( )的人最少。(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 )人。(4) 这个班一共有( )人。
2.、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 一 二 15 三 12 四 14 五 15 六 20 日 25 销售量20 (台) 1、星期( )销售量最少。 2、星期( )销售量最多。
3、星期( )和星期( )销售量一样多。
3、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蔬菜种类 人数 胡萝卜 10 西红柿 15 茄子 5 白菜 ?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12人,喜欢吃白菜的有( )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 )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二(1)班学生要去参观科技园的情境图]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去春游。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他们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食品吧!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课
1.学习P8例1,感受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6颗糖果,准备动手分一分。请同学们把手中的6颗糖果分成3份,该怎样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按分配出的不同结果分别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第一份和第二份都是1块,第三份是4块。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第一份是1块,第二份是2块,第三份是3块。 生3: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三份都是2块。
(3)出示例1的情境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①引导学生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分法的多样化)
②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种分法,明确哪一种更公平,并说明理由。 预设 第三种分法公平。因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同样多,不会出现争议。 ③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
④引导学生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三、尝试练习
完成教材8页1、2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 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第一种分法和第四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第一种分法是每份都是3块,第四种分法每份都是4块,所以是平均分。其他的分法不是每份都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8页2题,然后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并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结果的。
预设 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我是先数每份有4片,再数有4份,然后用乘法计算的,算式是4×4=16(片)。
四、学习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出示例2文字叙述部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18个小圆片,动手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各小组动手分,然后汇报分法。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我们先每份分1个小圆片,然后每份再放上1个,直到把18个小圆片分完,每份分了3个。
生2:我们小组是每份先分2个,然后每份再放上1个,正好分完,每份分了3个。
生3:我们小组是每份分3个,正好一次就平均分成了6份。
(3)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再看看图中是怎样表述分的结果的,然后引导学生按“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形式说一说分的结果。
(4)自己尝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方法,然后汇报: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5盒 。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我们先每份分1个小圆片,然后每份再放上1个,直到把10个小圆片分完,每份分了5个。
四、巩固练习:
P11练习二 第1题 第4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分糖果,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谁再来说一说?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