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9178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1:22: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2、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能够掌握歌曲所蕴含的藏族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演唱加以表现。同时,学跳藏族踢踏舞的动作,随音乐进行表现。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花儿”这一民歌形式的音乐特点,感受它高亢、奔放的音乐风格。

4、欣赏钢琴独奏《新疆舞曲第二号》,掌握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体会新疆音乐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5、演奏《四季调》,锻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的能力,对不同打击乐器音色及表现特点有近一步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6、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结合歌曲,学习G大调的音乐知识,尝试视唱部分曲谱。

7、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苗族、彝族音乐特点,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和不同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识别出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歌曲《依马呀吉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通过演唱、欣赏和演奏具有我国西部地区音乐特点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唱歌《依马呀吉松》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并了解藏族民歌的一些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和小组探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

3.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学跳藏族踢踏舞的简单舞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里面的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走进西藏》

教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2.教师:同学们,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 二、聆听、感受、体验 (一)聆听歌曲

1.聆听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师:注意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2.带着问题再听歌曲。

教师:这是一首藏族歌曲,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方言各异,民族风格独具特色。《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依马呀吉松》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优美动听、清新流畅。

(二)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教师解释歌词中衬词的意思。 教师:“索呀儿惹洛”、“来斯马拉松松”等这些都是歌曲中的衬词,为了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同学们要从中体会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2.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坐姿,用“啦”小声随老师唱,注意你们声音的弹性和气息的支持。

3.学习歌曲节奏

①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节奏及强弱规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歌曲的节奏特点。

②学生用“哒”读节奏注意每一个乐句之间的联系。 4.学习歌曲的曲调.

①教师弹旋律,学生用“啦”哼唱,先慢唱然后速度还原。 ②学生随琴视唱曲谱。

③学生画旋律线(找同学板演)用曲线的形式。

5.加入歌词演唱

①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③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分小组演唱比赛 (三)表演歌曲

1.学习藏族的踢踏舞 教师:“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舞步,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2.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三、课堂小结

1.边唱边舞。 2.随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学习音乐知识“花儿”。

2、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风格特点。 3、了解民间歌手:朱仲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三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种体裁有着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内容与风格特征。根据题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你能说出它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吗? 2、介绍“花儿”所属类别特点。

山歌又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爬山调等种类。《上去高山望平川》 是一首典型的“花儿”。 二、初听歌曲

1、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2、歌曲的音调、歌词有什么特点?(音调自由、起伏跌宕,歌词有很多衬词。) 三、介绍“花儿”流传地区、产生背景、演唱方言。 四、辨别方言,再次听歌曲录音,感受歌词特点。 五感受曲调特征,进一步听歌曲录音。

六、探索与实践“花儿”的音乐风格。 七、介绍“花儿王”朱仲禄。

第三课时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你了解新疆的文化、风景和特产吗? 二、导入新课:

教师: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一首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

教师:你从中听出了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四、再次完整欣赏,重点引导学生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五、分段欣赏。

六、完整欣赏整首乐曲。 七、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及其主要作品。 八、拓展

第四课时 演奏《四季调》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口风琴演奏青海民歌演奏《四季调》 2、能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了解乐曲不同段落的节拍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演奏《四季调》。 二、聆听音乐分析乐曲结构、节拍。

1、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哪两部分是相似的? 2、节拍有什么特点?

3、边听乐曲边打节拍。 三、演唱曲谱。 1、学唱第一乐段。

2、学唱第二乐段 3、学唱第三乐段。 4、完整演唱全曲。

四、为乐曲加入吐音符号“T”以及换气记号“V”,并演唱。

五、口风琴演奏乐曲。 六、加入打击乐器合奏。 七、教师指挥,集体展示。

第五课时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内容:学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9178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yqkm0x7kd68ub00wtu64vbt01gdo5005h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