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药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2:5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1、试谈杀虫剂的毒力、毒性、毒效、防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一般优良的农药要求毒力高而毒性小

药效: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效(%)

异同 毒力 药剂+靶标 室内 标准供试生物 测定较精确 防治上的参考 药效

药剂+生物体+环境

田间

接近田间情况 测定较粗放 具实际的防治意义

毒效比值:白鼠口服LD50/家蝇口服LD50 比值小安全性小毒性高,比值大安全性高 联系:以上它们的含义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试总结在大田情况下,如何从植物症状的特点和规律来判断是要害。

农药是否产生要害,由许多因素决定。主要是药剂本身的性质和植物的种类、生长生育阶段、生理状态以及施药后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效应。药害的症状可因作物、药剂不同,有种种复杂变化,药害一般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即可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可显现,症状一般是叶面产生各种斑点、穿孔甚至灼焦、枯萎、黄化、落叶等,果实上的药害主要是产生种种斑点或锈斑影响果品的品质。慢性药害出现较慢,常要经过较长时间或多次施药后才能体现,症状一般为叶片增厚、硬化发脆,容易穿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一般可以与相邻作物做比较。

第二章

1、举例说明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稀释后使用的农药剂型和特殊用法的农药剂型。 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粉剂、粒剂、油剂

稀释后使用的农药剂型:乳油、水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 特殊用法的农药剂型:种衣剂、烟剂

2、三大剂型的比较

乳油

可湿性粉剂 第三

便宜 优 好

水悬浮剂

第二

较贵 优

作为杀菌剂,不如水悬浮剂 药效 作为杀虫剂,效果大于 可湿性粉剂和水悬浮剂 价格 较贵 安全 次之 稳定性 好

第三章

1、 简述杀虫剂的发展历史与各历史阶段杀虫剂类别与品种的特点。 (一)无机杀虫剂时代(1939年前)

无机化合物: 汞,砷制剂,硫磺粉,石硫合剂 植物性杀虫剂: 除虫菊,烟碱,鱼藤酮

特点: 杀虫力不强,杀虫谱不广,使用量不大,胃毒为主. (二)有机杀虫剂时代(1939年—至今)

DDT、甲胺磷、氯菊酯、灭幼脲、阿维菌素、吡虫啉、锐劲特等。 特点:(1)对害虫毒力高。(2)杀虫谱有广有窄。(3)杀虫方式多样。(4)一般在气温较高时表现较高的杀虫力。(5)害虫抗药性发展较慢。(6)毒性差异大。(7)易降解(分解成无毒物质)。(8)一般对作物安全。(9)绝大多数品种遇碱易分解。

杀虫剂应用的历史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①早期应用天然毒物的时期,如砷,氟素剂及植物杀虫剂;②应用一些无机化合物,毒气熏蒸及石油制剂的时期;③现代的有机杀虫剂时期;④第三代农药的时期,即保幼激素类似物即灭幼脲等生长调节剂的时期.

2、杀虫剂的分类与各类杀虫剂的重要品种有哪些。

1、无机化合物:无机及重金属杀虫剂(铜制剂、硫制剂、砷制剂——对高等动物高毒) 2、有机合成

(1)有机氯类杀虫剂(硫丹、林丹)

(2)有机磷类杀虫杀满剂(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杀虫磷、毒死蝉、乐果、敌百虫、敌敌威、辛硫磷)

(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满剂(灭多威、克百威、涕灭威、茚虫威)

(4)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氟氰菊酯——功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

(5)甲脒类杀虫杀满剂(杀虫脒、双甲脒)

(6)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可用于水田、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 (7)苯甲酰脲类和嗪类杀虫杀满剂(噻嗪酮、氟虫脲、除虫脲、氟啶脲、氟铃脲) (8)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杀虫剂:(保幼激素类似物——烯虫酯、吡丙醚;蜕皮激素类似物——

(9)氯化烟酰类杀虫剂——残留时间长(吡虫啉——对螨无效、啶虫咪、噻虫嗪——内吸行强防刺吸式口器昆虫)

(10)阿维菌素类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埃玛菌素——对鳞翅目效果好) (11)吡咯类杀虫杀螨剂(虫螨腈、氟虫腈、丁烯氟虫腈) (12)吡啶类杀虫杀螨剂(吡蚜酮、吡嗪酮)

(13)专门性杀满剂 第一代:硫磺及无机化合物以及矿物油(石硫合剂) 第二代:硝基酚类杀螨剂(消螨酚、乐杀螨)

拟除虫菊酯类如何改善光稳定性:用苯氧基苄醇代替醇部分的不饱和结构 (填空)

第四章

1、制定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时为何要考虑杀菌剂——病原物——寄主—环境的相互关系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就是要科学地使用杀菌剂,提高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作到安全、经济、高效,提倡合理使用农药,任何农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即使是广谱药剂也不例外,因而要按照药利的有效防治范围与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病原物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对寄主不同的危害部位和根据环境条件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植物化学防治的效果是杀菌剂——病原物——寄主——环境菱形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2、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区别有哪些。

(1)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①作用位点多,无选择性或选择性低,起保护作用,不能进入植物体内,对已侵入植物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②杀菌谱广,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 ③作种子处理用时,可消灭种子表面病菌,保护种子。

(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①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高。 ②活性高,易产生抗药性,大多具内吸传导或至少局部移动的性能。③作种子处理用时,出上述作用外,还可治疗带病种子。

3、不同种类的传统多位点杀菌剂与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使用技术要求有哪些异同点。 (1)不同种类的传统多位点杀菌剂一般选择性较差,作用靶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中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使用时主要利用病原菌与作物对药剂的忍耐程度差异,选择适当时期合理使用剂量。这种类型的杀菌剂必须不具有内吸性,以免药害,防治植物病害只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加工中加入渗透剂或颗粒过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即可造成药害。 (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表现为具有高度选择性。选择性杀菌剂可以是内吸性或非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大多具有治疗作用,具备两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药剂分子能够通过植物茎叶、种子或根表面进入植物体,并能在体内输导;第二,它的作用方式具备专化性,对病原菌有效,而不影响寄主植物。因此,现代选择性杀菌剂一般对植物比较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专化性杀菌剂使用不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第五章

1、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有哪些?为什么说“选择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①位差选择性

②时差选择性

③利用位差与施药方法等的综合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3)生理选择性

(4)生物化学选择:①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②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产生的选择性

(5)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

2、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说明作用机理所对应的除草剂类别。

(1)抑制光合作用 取代脲类、三氮笨类、尿嘧啶类、酚类、腈类、季铵盐类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酚类、腈类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①抑制色素合成 二苯醚类、环亚胺类、嘧啶类、三酮类

②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机磷类、磺酰脲类、

磺酰胺类、嘧啶水杨酸类、咪唑啉酮类

③抑制脂类的合成 硫代氨基甲酸脂类

(4)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笨氧羧酸类、苯甲酸类、安氯吡啶酸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笨氧羧酸类、苯甲酸类

3、论述除草剂的主要使用技术。

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的使用方法很多,按除草剂的喷洒目标可分为土壤处理法和茎叶处理法;按施药方法又可以分为喷雾法、撒施法、泼浇法、甩施法、涂抹法、除草剂薄膜法等。

土壤处理法:①播前土壤处理 ②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③苗后土壤处理 茎叶处理法:①播前茎叶处理 ②生育期茎叶处理

4、列举5种高残留除草剂,说明其应用应注意什么?

磺酰脲类(氯磺隆、苯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 三氯笨类(锈去津、扑草净)

注意:①用量要求准确 ②避免后茬作物对其敏感的作为栽培 ③不能连年使用 ④在剂型方面加安全剂等减缓药害或加速降解 ⑤环境因素 ⑥选用残效期短的农药混配使用 ⑦轮作 ⑧控制用量 ⑨使用有机肥吸附除草剂

5、为什么多数水稻田除草剂不采用喷雾法施药?

使用喷雾法施药,有些药剂会黏附在秧苗上,会产生药害,降雨过后或是有露水时易黏附于土表,引起药害,因此,水稻田除草剂应在播种前使用,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来杀死萌发的杂草,运用土壤处理剂,覆盖未出土的杂草,控制杂草种子的萌发,定向喷雾,使作物接触不到药剂,避免引起药害,而直接作用于杂草。

第六章

1、举例说明杀鼠剂中毒后的解毒方法。

1、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常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方法。在毒物成份未明之前,要用清水洗胃,用甘露醇粉导泻。

2、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3、预防感染。

杀鼠剂(磷化锌)中毒救治方法 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使磷氧化为磷酸酐而失去毒性)或10%硫酸铜溶液(使磷变为不溶性黑色磷化铜)洗胃,直至洗出液无磷臭澄清时为止,或内服1%硫酸铜溶液10ml,每5-10分钟一次,连服数次,至呕吐为止,总量不超过100ml亦可采用刺激咽部催吐。清洗彻底后,胃内注入液体石蜡(使磷溶解而不被吸收)100-200ml及硫酸钠30g导泻。但禁用硫酸镁及油类食物。

搜索更多关于: 农药学 的文档
农药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yuhf87oq33uh255bmk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