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学科(新课标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撤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2、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 A.k C. k
B. k D. k
3、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扳间距为d,极扳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扳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井在下极扳处(未与极扳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 A打到下极扳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扳2d/5处返回
4、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碰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5、如图,半径为 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人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R/2。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 )
A qBR/2m B.qBR/m C. 3qBR/2m D 2qBR/m
6、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 A在时刻t1 ,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 ,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7、2012年6月18 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官一号目标发生器在离地面343km的
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8、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 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问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 在0.4~0.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第1I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ā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 A和△t B表示为a= 。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ā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23(8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