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命题视角二 聚焦著名交通建设,考查交通区位及其影响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千米。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影响深远。据此完成4~6题。
4.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距离 C.技术
B.政治 D.经济
5.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代替桥梁的首要原因是( ) A.能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 B.能保障飞机的起降安全 C.能节省工程建设投资 D.能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6.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包括( )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强珠江三角洲和港澳间的合作 D.澳门将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4.D 5.A 6.C [第4题,香港、珠海、澳门属于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大桥的修建能够加强三地之间的经贸联系,促进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这正符合三地之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影响其修建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岸,若全线采用桥梁形式修建港珠澳大桥,大桥会跨越珠江入海口,而广州是重要的海港,航运繁忙,如果全线修建大桥,会影响大型船只进出珠江口,故中间段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第6题,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大大缩短了港珠澳区域交通往来所需的时间,促进港珠澳区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间的合作。]
(2019·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联考)西成高铁线路全长643千米,设计速度250千米/时,途经我国秦岭,为世界首条穿越险峻山脉的高速铁路,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秦岭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分布着5条深大断裂带,70余条断层。读图,回答7~9题。
7.西成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暴 B.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C.地广人稀,物资补给困难 D.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
8.西成高铁开通运营最先影响成都的( ) A.服务范围 C.功能分区
B.城市等级 D.行政区划
9.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营将( ) A.加快四川天然气开发 C.促进西安市人口回迁
B.加快四川农产品的外运 D.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7.B 8.A 9.D [第7题,由材料可知,西成高铁途经秦岭,穿越险峻山脉,而且秦岭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分布着多条断裂带和断层,说明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第8题,西成高铁开通运营使城市在区域中的影响力增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增大,但对城市等级、功能分区和行政区划没有影响。第9题,西成高铁为客运专线,对天然气开发与农产品运输没有影响,西安市人口回迁与高铁开通无关,高铁开通带来的大量客流会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
大题规范解答(六)|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评价分析类题目
命题视角 分析某地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 分析某地交通建设的限制性条件 分析影响某地交通建设的原因 设问特点 常用“分析”“说明”“描述”“解释”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以及区域环境特征描述,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
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评价分析类的思维角度 角度一 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