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DNA半保留半连续复制 2 中心法则 6. 操纵子 3.模板链(或反义链即负链)与编码链(或有义链即正链)
4. 转录、逆转录、不对称转录 5. 基因、结构基因、调节基因 7. 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因子
8.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元件 9. RNA加工与RNA剪切 10.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11. 糖酵解 12.三羧酸循环 13.磷酸戊糖途径 14.糖异化作用
15. 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 CO2,H2O并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称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需氧细胞呼吸代谢
过程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16. 呼吸链
17.氧化磷酸化:电子沿着氧化电子传递链传递的过程中所伴随的将ADP磷酸化为ATP的作用,或者说是ATP的生成与氧化电子传递链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
18.脂肪动员:皮下脂肪在激素敏感脂肪酶作用下分解,脂肪酸经血浆白蛋白(清蛋白,albumin)运输至肝脏等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甘油被运送到肝脏和肾脏,经甘油激酶和甘油-3-磷酸脱氢酶作用,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经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
19.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中,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a.a)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a.a)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20.转氨作用 21.Glc-Ala循环
22.生糖氨基酸:凡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草酰乙酸的a.a.都称为生糖a.a,它们都能生成Glc。Phe、Tyr是生酮兼生糖a.a( Phe、Tyr分解为乙酰乙酰CoA和延胡索酸) 。
二、问答题
1.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答: rRNA的功能:1).蛋白质合成的施工平台(骨架)。2).催化肽键形成的转移酶活性存在于23SrRNA上(原核),真核是28SrRNA上。3). 参与tRNA与mRNA的结合。4). 在大小亚基的聚合中起重要作用。5). 在翻译的校正和翻译的调控方面有重要功能。tRNA的功能:运载对应的氨基酸到肽链合成的正确位置上; mRNA的功能: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其上的每个密码子通过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控制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序.
2.以原核生物为例说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答:①氨基酸的激活。②肽链合成的起始。③肽链的延长:入位,转肽,移位。④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
3试述原核生物DNA的转录过程。
答:1).起始:RNA聚合酶结合到DNA双链的特定部位(启动子区即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和开始转录的基因中的一段DNA序列),局部解开双螺旋,第一 个核苷酸掺入转录起始位点,从此开始RNA链的延伸。
在新合成的RNA链的5’末端,通常为pppG或pppA,即合成的第一个底物是GTP或ATP。因此RNA合成方向是5‘-3’,不需要引物。起始过程中,σ因子起关键作用,它能使聚合酶迅速地与DNA的启动子结合,σ亚基与β’结合时,β’亚基的构象有利于核心酶与启动子紧密结合。还常需要一些起始因子参与。 2).延长: 转录起始后,σ亚基释放,离开核心酶,使核心酶的β’亚基构象变化,与DNA模板亲和力下降,在DNA上移动速度加快,使RNA链不断延长。 转录起始后,σ亚基便从全酶中解离出来,然后nusA亚基结合到核心酶上,由nusA亚基识别序列。常需要转录因子( DNA转录中协助转录的辅助因子)参与。以模板链为模板( 3‘-5’),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核心酶的催化下,合成RNA。
3). RNA聚合酶到达转录终止点(终止子区即基因中提供转录终子信号的DNA序列)时,在终止因子(DNA转录中协助RNA聚合酶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的帮助下,聚合反应停止,RNA链和RNA聚合酶脱离DNA模板链,nusA 又被σ亚基所取代。
4.试述四类RNA病毒的复制过程。
答:1).正链RNA病毒(mRNA):噬菌体Qβ、灰质炎病毒等。进入寄主细胞后,利用寄主的翻译系统,首先合成复制酶及有关的蛋白质,然后进行病毒RNA的复制,最后由病毒RNA和蛋白质装配成病毒颗粒。
2).负链RNA病毒(带有复制酶):狂犬病毒等此类病毒带有复制酶,侵入后,复制酶首先合成出正链RNA(mRNA),再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RNA及蛋白质,然后装配。3).双链RNA病毒(带有复制酶,含正负双链):呼肠孤病毒等。以双链RNA为模板,在复制酶作用下先转录正链RNA(mRNA)为不对称转录,从而翻译出蛋白质,然后合成负链RNA,形成双链RNA,再包装。 4).反转录病毒(含两条正链RNA,含反转录酶):白血病病毒、肉瘤病毒等致癌RNA病毒.正链RNA病毒,它们的复制需要经过DNA前病毒阶段。 5.简述复制叉上进行的基本活动及参与的酶(以原核生物为例说明)。 答:①双链解开:拓扑异构酶Ⅰ、拓扑异构酶Ⅱ、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 ②RNA引物的合成 :引发酶。③DNA链的延长:polⅢ。④切除RNA引物: polⅠ5′→3′外切酶活性。⑤填补缺口:polⅠ聚合酶活性。⑥连接相邻的DNA片段:DNA连接酶。
6.由RNA聚合酶Ⅱ合成的初始转录物(mRNA前体)需经过哪些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答:①5'—端加帽形成帽子结构;。②3'—端切断并加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尾);。③剪接除去内含子;。④部分核苷酸甲基化。。 7保证准确翻译的关键是什么?
答:①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性结合依靠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②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特异结合,依靠互补碱基配对结合实现,也有赖于核糖体的构象正常而实现正常的装配功能。 8.图示并简述中心法则
答:中心法则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所遵循的原则。1958年,F.Crick提出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图示略。 1).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1)以原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复制。 (2)以某一段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与其序列对应的RNA分子的过程,称为转
录。
(3)以mRNA为模板,根据三联体遗传密码规则,合成对应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
2).逆转录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1)逆转录;(2)转录;(3)翻译
3).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1)RNA复制;(2)翻译
9. 按下列DNA单链 5’ TCGTCGACGATGATCATCGGCTACTCG 3’ 试写出: 1) DNA复制时另一条单链的序列。 2) 以此链为摸板转录的mRNA的序列。 3) 合成的多肽的序列。 (注:三题答案均须注明方向。)
答:1).3‘AGCAGCTGCTACTAGTAGCCGATGAGC5’。 2).3‘AGCAGCUGCUACUAGUAGCCGAUGAGC5’。 3).沿以上mRNA5′→3′方向阅读,合成一个九肽: N AA1-AA2-AA3-AA4-AA5-AA6-AA7-AA8-AA9-H。
10.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答: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
1.糖酵解途径是单糖分解代谢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径,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存在这种途径。
2.糖酵解途径能提供能量使机体或组织能有效地适应缺氧情况。 3.糖酵解途径是某些组织或细胞的主要获能方式。
4.糖酵解途径是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必要准备阶段。 5.是生物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古老代谢方式,释放能量有限,效率低。 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糖的有氧代谢是生物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的共同途径。 3.三羧酸循环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的枢纽。 4.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2,其中一部分排出体外,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