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植物学 2、英文名称: Botany 3、课程代码: 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 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0、学 分: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 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 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 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 ,根的生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
第五章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茎的形态特征,芽的结构和类型,茎的分枝方式,茎的生理功能;茎尖的区分(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茎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变态类型及功能,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茎的形态,功能;理解茎尖结构和生长动态、茎的变态;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茎尖分区及生长动态。
第六章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叶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叶的变态;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盐生植物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叶的衰老与脱落。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叶的形态和功能,叶的衰老,脱落,理解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掌握叶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
第七章 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教学内容:花的概念和组成、花芽分化;雄蕊的发育,花药的发育与结构,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花粉粒的形成和形态结构,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雌蕊的发育与结构,胚珠的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和传粉,受精及生物学意义,外界环境条件对传粉和受精的影响,自交不亲和性。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理解雌雄蕊发育过程,花芽分化;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组成,开花和传粉,雌雄蕊的结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开花,传粉和受精及其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难点:雌、雄蕊的结构及发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