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5)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Na2Cr 2CHO CH3CH2CH2CH2OH CH2OCH3CH27 H2SO4加热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正丁醇 正丁醛 沸点/。c 11.72 75.7 密度/(g·cm-3) 0.8109 0.8017 水中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 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赏析: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察化学实验知识。涉及浓硫酸稀释、沸石作用、仪器名称、 分液操作、分层分析、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
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 (3)B仪器是分液漏斗,D仪器是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 g·cm-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
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2
(7)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4.0g×=3.9g,实际产量是2.0g,产率为:
74
2.0
×100%=51.3%。 3.9 参考答案:
(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 28.(14号)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
B(g)+C(g) △H=+85.1kJ·mol1
16 9.50 20 9.52 25 9.53 30 9.53 -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0 1 2 4 8 时间t/h 总压强p/100kPa 4.91 5.58 6.32 7.31 8.54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
(A),n总= mol,n(A)=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0 4 8 反应时间t/h 0.10 a 0.026 C(A)/(mol·L-1) 是 ,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 mol·L-1
赏析:考察化学平衡知识,涉及平衡移动,转化率、平衡常数、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表
格 数据分析。
(1)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特征和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特征,要使A的转化率增大,平衡
要正向移动,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的方法。
(2)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0mol,令A的转化率为α(A),改变量为0.10α(A) mol,根
据差量法,气体增加0.10α(A)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列出关系: 0.10pOp9.53 = α(A)=( -1)×100%;α(A)=(-1)×100%=94.1% 0.10+0.10α(A)ppo4.91 平衡浓度C(C)=C(B)=0.1×94.1%=0.0941mol/L,C(A)=0.1-0.0941=0.0059mol/L,
16 0.006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
0.09412
K==1.5
0.0059
0.10pOppp
(3)①= n=0.1× ;其中,n(A)=0.1-(0.1×-0.1)=0.1×(2-)
nppopopo7.31
②n(A)=0.1×(2-)=0.051 C(A)=0.051/1=0.051mol/L
4.91 每间隔4小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当反应12小时时,C(A)=0.026/2=0.013mol/L 参考答案: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p0.09412
(2)α(A)=( -1)×100%;94.1%;K==1.5;
po0.0059pp
(3)①0.1×;0.1×(2-);
popo
②0.051;每间隔4小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0.013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 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 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 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 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
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该化合物
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配位体是____。 参考答案: (1) (2)K F
-
-
(3)①K2NiF4; 6
39×4+59×2+19×8
②—=3.4
6.02×1023×4002×1307×1018
27.(14分)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质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画出白色沉淀1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 【答案解析】(1)
CaO+FeO+2CO2↑
(2)CaFe(CO3)2 CaFe(CO3)2 (3)4Fe(OH)2+O2+2H2O=4Fe(OH)3 (4)2FeO+CO2
Fe2O3+CO 检验方法:将固体用盐酸溶解,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呈
红色,证明有Fe(III);检测CO:将气体通入灼烧CuO,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8.(14分)在全球一致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充分利用化石燃料,消除氧化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以CO和O2为电极燃料,以KOH溶液为电解质组成燃料电池,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2)25℃时,1mol 石墨和1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分别为393.5kJ、283.0kJ.请写出石墨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3)25℃时,反应2CO2(g)?2CO(g)+O2(g)的平衡常数K=1.72×10
﹣46
.在一个体
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CO、O2的混合气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容器中的反应开始时向CO2分解的方向进行,起始时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1.72×10
﹣46
B.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增加容器的压强,平衡均逆向移动 C.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平衡常数K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