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石潭记》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49: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18、(2009·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 B

19、(2009·湛江市)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24-28题 10分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文园路5号(文园中学旁) 新浪微博:@珠海朗朗教育 珠海家教www.51jiajiao.com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19.翻译。(2分)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1)大约 (2)深 (3)停留 4) 像狗的牙齿那样 19. (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0、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1.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2.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0、(2009·舟山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文园路5号(文园中学旁) 新浪微博:@珠海朗朗教育 珠海家教www.51jiajiao.com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 A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21、2009广东省贺州市古文阅读,完成10——13题。(12分)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13.佳句赏析。(3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10、D

11、(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12、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13、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23、(2008·郴州市)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文园路5号(文园中学旁) 新浪微博:@珠海朗朗教育 珠海家教www.51jiajiao.com

空谈误人子弟,实干提高成绩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l2.B l3.B l4.C l5.C

24、(2008·呼伦贝尔市)

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文园路5号(文园中学旁) 新浪微博:@珠海朗朗教育 珠海家教www.51jiajiao.com

《小石潭记》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z8nb062mr5136q5shn0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