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第二板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每个时代的哲学家大都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对“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过反思, 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哲学观。对哲学自身的这些理解虽然充满“分歧和多样性”,但这种分 歧和多样性与其说是对立的,还不如说是互补的。把这些不同角度的阐释综合起来可以大致 明了哲学这门学科的一般特点和共同性质。
1.哲学是什么
①“哲学”一词的来源
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可以把哲学理解为“智慧学”或“爱智之学”。英文“哲学”一词 philosophy 是由古希腊文 philein 和 sophia 这两个词演化而来的。Philein 是“爱”的意思,sophia 是“智慧”的意思,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含义就是“爱智慧”。
②哲学是看世界的眼睛 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可以说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或称之
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 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完整,也不是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 是哲学家把一定的世界观用一定的哲学术语、按一定的逻辑结构、采取概念体系的形式,即 理论的形态完整地表达出来。
③哲学是回答问题的学问 哲学和其他学科不同,虽然能找到先承后继的脉络,但更重要的是历代哲人围绕一些人
类永远存在的问题做的探寻和研究。哲学就是回答那些其实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的学 问,而哲学存在的意义并不是找到答案,而是追寻答案的过程。
2.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其他科学一样,都以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各种具体的知识部门只研 究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而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从总体上 把握和处理人和世界之间复杂而重大的关系和问题,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 律,关涉整个世界的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当然,这不是说哲学的知识和具体科学的知识是 割裂的,相反,哲学的知识只能是在各种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从具体知识中概括出来的,“哲 学之功外在于哲学”,来自非哲学,但哲学较之具体科学又有不可替代的超越性。
3.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
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5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在解决了对哲学自身的认识之后,我们来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 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 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 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
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体系。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唯心主义的含义与分类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
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
观唯心主义把本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
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 础,而意识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 宋明时期的心学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
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及区别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 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 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
6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 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 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 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一元论、二元论与多元论 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两个,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多元论是主张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哲学学说。多元论实质是一元论的不同表述形 式。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物质本原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的多元论;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 精神本原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多元论。
◇物质的含义及特性 恩格斯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
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 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①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的发展阶段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
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③意识的特征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
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 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特征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 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 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7
2017 考研政治基础精讲内部辅导讲义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 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
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
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能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 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 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①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
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
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
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③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相对静止使得认识事物有了可能性。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 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 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⑤时间、空间的含义及特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⑥时空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