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常常不聚会,跟弟兄姊妹没有经常来往,久而久之,这网的关系就疏远淡化了。还有,网如果“破坏”就更加可惜了。虽是主里的弟兄姊妹,如果彼此伤害,互不信任,网就破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使人容易进到教会里来,这需要提防。蜘蛛的网是辐射状的,中间一定要有圆圈形状的联络,这是我们要加强的第二层的工作。
三. 里面生命的关系(第三层)
弟兄姊妹中间有亲密的关系,可能藉着一起读经祷告、主日学或查经班,或几个家庭一起分享、团契,这团契的观念就是分享。圣经里最初用团契这字是讲到钱财上的交换与共通,那么既然肯在财物上彼此帮助,他们的心就是完全打开的,就产生了团契。耶路撒冷教会遭遇饥荒,外邦教会筹集款项托保罗和巴拿巴带到耶路撒冷,这就是团契分享的实例。今天的教会在讲到这层关系的时候,往往变成很多“事工”,人到聚会里面,只是大家来做事情,却不是去发展网状的关系。网的观念应是透过外面在一起的机会来彼此交通,发展彼此信任、一起合作的生命上的联络,这才是真正的网,不然只是一个工作、一个组织而已。我们不反对组织,但组织不是网,如果我们只去发展组织,到后来人与人中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 四. 爱网重重
联络网的形成是透过一层一层的认识、加强,最后达到灵里面彼此的认识和交通。可是如果缺少人与人中间的关心,那么虽然组织方法、名单都在眼前,也不会发动这个网的工作。有了联络网而不能发挥功用的基本原因,就是缺少爱。所以“爱网重重”,教会里应当是层层的网,在爱里彼此联络、彼此建立。 五. 发展团契
我们需要有意有心去推动与发展网的工作,一个最自然的发展很可能是按年龄层。年轻人喜欢在一起,自然就有聚会的机会。弟兄姊妹在一起或分开聚会?男女不拘等也会造成难处,所以需要有辅导关心与帮助。如果按年龄不按婚姻状态分,那么有家的人也可以照顾单身的弟兄姊妹。可能我们也会有夫妻团契的需要,尤其有些年轻的夫妻,有了孩子,这些家庭中间可以彼此互援,对教育儿女的事情可以交换意见,有实际上的帮助。这样的网也可以引进新朋友,甚至带到教会里来。教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形态的团契。今天人对团契有二种看法:一是需要团契,因为对生活上有实际的帮助;第二是说团契并不属灵,没有什么好处。其实团契的可爱和吸引人,应当是在它的弹性与多元化,有相当的活动性,藉着在一起团契、服事的机会,让神的儿女达到爱网重重的目的。 六. 结论
你有各个不同的团契,怎么互相联络呢?小团体存在的坏处就是怕各自为政,所以联络是一个整体的计划,在网状系统里,必须有一个指挥、一个枢纽,就是联络员。其实在每一个小团体里也各有联络员,负责把教会整体的关系发展下去;也同样把各小团体里弟兄姊妹们的光景,反应给教会里的联络员,让他可以把不同的资料分送到不同需要的地方。前面我们特别提到联络员需要有相当属灵的见识与操守,也要非常机警、敏锐地知道弟兄姊妹的需要,那么这网状结构再有联络员,就可以发挥大的功用,使所有的人都得着照顾,教会就能够在爱里真正彼此接纳、彼此帮助。这是教会关怀事工所要发展的目标。
第十九课
初次赴会者的跟进工作
初次赴会者的跟进工作,也就是新朋友第一次来教会之后,我们怎么跟进、帮助他,使他能进入教会的联络网,受到最好的照顾。 一. 人第一次进入教会
他可能是在一个大型布道会里开始跟教会接触,也可能是在某一个主日聚会里有福音布道工作而来的,甚至在平常信徒的聚会里也有听福音的人来。总之,他来教会了,他应当怎样才会受到我们的注意,得着我们的精力、时间去帮助他进入教会?我们需要采取主动,因为如果他来了一次而被冷落,好像是外人,这感觉就影响他以后不愿意再来教会。
1. 留名:有些教会有留名的制度,招待员把名字、地址写下来。但因为没有很好的计划,结果所留下的资讯并没有发生功用。我们知道人的心理作用,如果二个礼拜过去,没有人来看他,他就觉得没有人关心,就流失了。从经验来判断,越快把人联络上,越容易叫他觉得亲切。有些时候教会不是没有计划,而是没有足够的配搭与后援,因此计划失败。
2. 记录:我们也计划了,也推动了,但很可能去看望之后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而失去线索。另一个极端是一大堆记录,根本无法查考,有记录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所以跟进工作需要有适当的记录。 二. 跟进计划
怎么使新人不失落?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他放进网状的结构系统,使很多人可以重复交错的照顾他,使他觉得在爱网里面很享受,被欢迎、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1. 人的关系
越快有人去看望,越使他觉温暖。到什么程度呢?到一个“关键次数”,他就真正觉得被接纳了。根据统计,如果在二个月之内,他能找到七个人跟他有个别关系、有认同感的,他就能认同这个教会。因为一个人真正有七、八个人包围住他,就叫他觉得爱网重重,左右碰到的都是这么关心他的人,神的爱经过弟兄姊妹们就流到他身上。
那么这七个人哪里来呢?这需要我们去发展。新人来到教会,有第一个人带他来;如果在布道会的情形下,陪谈员可能变成下一个认识的人。当有人进入教会时,把他的名字留下来,并有人跟他谈话,这是最基本的事。那么这个陪谈员下一步就该去看望他,这一步其实是探望员的工作。如果自己时间凑不上,那么一定要请别人去看望,教会应当有一资源库,这些人是可以机动性地去看访的人,那么就有三个认识的人了。如果他是有家庭、有孩子的,正好找机会让教会里合适的家庭去发展第四、五、六个人的关系,再找第七个人,可能是教会里有服事的弟兄姊妹、小组团契的负责人或主日学的老师等。这样在短短的二、三个礼拜之间,他已经认识了七个人了,下次再到教会,大家都热切跟他打招呼,他对整个教会感觉就不同了。保罗在罗马书14到16章里三次讲到接纳,他是主所接纳的人,也是我们所接纳的人,你不用教导教会是神儿女的家,他已经觉得教会是他的家了。 2. 再讲记录的问题
要很小心讲这件事,因为不明白的人认为记录是身家调查,那不如不做。记录有两种:(1) 个人自己的记录,跟人认识留下他的姓名、电话、地址;(2) 教会正式的记录。个人的记录总是比较详尽,至于该有多少资料交由教会资料库存档?应当是一些最基本的,免得人误会。记录的保存可能教会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就是档案一份也不缺失,但却缺少机动性,没有办法活用。所以可以按姓名、年龄、男女等再分类组织,这样记录就可以用本子、用活页纸做记录,现在很多人利用电脑来管理。储存资料是为了要再继续运用。
三. 放到网状里面
如果我们非常尊重地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就会觉得他被尊重。我们认识一个人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带他进入团契或主日学,让他在小组里面能有各方面的资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这是“网”的意思。所以有一个技巧:一个新到团契来的人,应该有人起来给他介绍,可以是对他最认识的看望员或联络员,或拿到他资料的任何第三者,给他特别的机会,让他被介绍、被尊重,也使别人更认识他,这也是资料有效的运用。
今天探访员手里有份资料,他是移交给团契或集中在教会管理?有些教会是同一份资料,教会里也有,团契里也有。这些做法都各有利弊。所以资料的运用,人跟记录一起放在网上就刚刚好。人第一次进到教会后,我们必须有计划地让六、七个人认识他,使他觉得自然安适;在几次的探访跟进之后,自然了解他的需要、特性,最后把这份资料拿来使用,把他放在一个关怀系统里面,这个网就真正在他身上发生爱的功用。
第二十课
信徒个别生命的跟进
上一课讲到初次赴会者的造就和跟进,有二个观念:(1) 把人带好,因此讲人的跟进;(2) 需要有一个联系,使被带进来的人有归属感,因此要讲整个聚会的发展。前者讲个人,后者讲计划。 一. 建立人
生命的跟进主要为建立人,最终使人得着属灵的益处。我们需要计划,让他一来就觉得被欢迎、被接纳。罗马书14章1-4节和15章7-9节讲到要接纳不一样的人。基督所接纳的人,我们也要接纳。可是接纳并不是终点,还要帮助他属灵生命的改变。
罗马书14章说到,刚信主的弟兄姊妹或许有些不明白或违反真理的事情,好比不良嗜好,或被罪捆绑等,我们希望他能明白真理,自动自发从里面看见自己的错误而有所改变。所以接纳只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之后还要经过许多教导。
属灵生命并不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教导之后还要自己花工夫学习、训练、培养成一种习惯。很多教会都有一些初信造就的课程,训练初信的人。在新信主的人身上下一点功夫,根基打好了,以下的路就走得很远、很长。
二. 教导 1. 受洗
信主之后应当受洗。受洗的过程本身是证明神在我们身上的恩典,受洗有其属灵的意义,不是仅仅外面的行动与仪式。罗马书第6章告诉我们,要受洗归入他的死。受洗象征我们愿意跟他联合,宣告我们愿意支取耶稣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的功效。一个人愿意信主的时候,他也愿意受洗,所以要让初信的人明白受洗是必要的事。那些说自己是基督徒却不肯受洗的人,他们的问题往往不是受洗本身,而是对自己的得救没有把握,对主的信心不够,他不能、也不敢受洗。如果一个人真正像罗马书第10章所说“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必得救”的话,让他受洗不是困难的事。受洗之后的果效,就是从前的事都了结了,开始跟世界有了分别,不能再跟从前的朋友同流合污,这些都证明生命的真实性。 2. 奉献
奉献包括二方面:身体的献上(罗6、12章)和金钱上的奉献。当我们肯把金钱奉献出来的时候,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分别为圣了,这才有资格把从世界得的报酬归给神。我们讲的奉献,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分别,知道自己是属神的人,是来事奉神的。从罗马书第6到12章有相当长的教导过程,变成生活上基本的价值观念。所以受洗之后起来,就可以宣告我已经从世界分别出来,是一个属神的人、一个事奉神的人。 3. 参加聚会、进入交通
受洗的时候已经归入基督的身体,加入了教会。有二方面的看法:
a. 我无论到哪里,都在主的教会里面。无论到哪里,总要找一个教会,和弟兄姊妹们聚集敬拜。在真理上,我们明白自己是基督的肢体,但是若没有正常聚会、彼此交通扶持,那么这基督徒的生命就会有很大的亏损、软弱,不能正常生活事奉,所以无论到哪里,都要找一个教会。
b. 不是找个十全十美的教会。一般人对头一个受洗的教会通常有很大的怀念与感情上的依靠,因此不习惯别的教会,心理上的障碍造成他不能好好持续聚会。其实每个教会都不大一样,教会本身因为人不完全,对主的认识也不完全,因此我们盼望弟兄姊妹无论到哪里,总要找到一个经常聚会的地方,叫我们和神儿女有生命上的关联,使我们长进。 4. 读经祷告
在教会里一起敬拜赞美,一起擘饼,这些外面大家一起做的事,并不代表里面个人与神的关系。一个初信者聚会回家之后,个人有没有读经祷告?有没有守晨更?默想神的话?这是事奉的根基、属灵的基础,要去跟进。
5. 蒙光照、受对付
认罪的经历是必要的。不仅仅在初信作决志祷告的时候,我们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当我们真正面对面遇见主,神的灵在我们心里作工,我们受了责备,不是抗拒,而是顺服,要有认罪的经历,就看到神的恩典、赦免临到你身上。认罪表明我们跟主有交通、跟神的关系是和好的,因为神光照了我们。我们需要鼓起勇气,虽然多次犯罪,神还多次赦免。若是我们闭口不认罪,诗篇32篇说,我们会里面骨头枯干。一个人有读经祷告的时候,就会有认罪的机会,我们顺从神,接受光照。认罪的经历就带给我们生命与长进。 三. 难处
如果他是非常内向封闭的人,你很不容易叫他说出里面的事情;即使是外向的人,也常常不会谈到个人内心的变化。通常我们只看表面,一个人固定参加聚会了,我们就假设他跟神的关系没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看,当他软弱的时候要帮助他,使他刚强起来。 四. 作见证
我们怎样知道他属灵光景是不是正常呢?就看看他能不能很自然地向人作见证。因为作见证是发自内
心的,他会甘心乐意在聚会里或个人接触的时候,分享他所遇见的事。什么叫见证呢?就是见证主的信实在我身上,主如何光照我,对我是如何恩典慈爱,但也管教我等等,见证主的作为。见证时我们需要知道,在什么特别的点上,你能够知道这是主的作为,能够看见神的手亲自在那里拦阻。这些点如果讲得清楚,听的人觉得言之有物,这个见证才能被人接受。 第廿一课
信徒生命的跟进──进入事奉 一. 作见证
见证是他开始摸到“我所信的耶稣跟我的生活是有关系的,所以我经历一些事情,清楚知道是神在里面的带领”。带领信徒生命长进的最终目的是要他能事奉主,发挥基督徒的功用。假如我们要带他事奉,需要教导他怎样能够有力地作见证。个人生活上的见证可能不需要说明,人人可以亲眼目睹;但是若他要藉着说明见证来帮助别人,就需要学习怎么说话,把见证经历加以处理。我建议你把自己的见证写下来,头一次写10分钟;过几天再拿来删减成一分钟,如果今天别人只有1分钟听你说话,你怎样把见证精简扼要讲得精彩?之后你再操练讲30分钟,操练长短由心,见证就好运用。为什么教导这样作见证呢?因为作见证、传福音是圣徒头一个最基本的事奉。 二. 事奉
看个人的恩赐和用处,在教会里被安排事奉。很多时候这点可能令教会发生困难,因为在安排上有时不按个人属灵生命的承当和能力。有些人可能是口才很好,生命不怎么样,就使他觉得怀才不遇;又有些人觉得教会太严格,弟兄有很好的恩赐也不用。过窄或过宽,常常造成难处。所以什么时候带他切入事奉,需要相当斟酌考虑,慢慢安排纳入事奉,工作可以多、可以少,可以开口、也可以是背后文书、联络的事奉。 三. 难处
进入事奉,必会和人发生牵扯,但可能我们明白会有难处,难处临到自己身上却受不住。其实人际关系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肯不肯接受损失?在十字架的恩典下,我们懂得不与人争,而且顺服主,愿意接受神为我设定的路。遇到难处,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抱怨、挣扎,但慢慢就明白这是主所量给我的,而愿意背起十字架来跟随主。初期跟随主的时候,我们顺着神的旨意行,神给我们开平坦的路,等到他顺服神旨意的心胜过对自己舒适的满足之后,难处也就挪开了。有人以为凡是我不开心的,或是我特别受苦的,一定是神的旨意,这是错误的想法,遵行神旨意也有很喜乐的时候。我们不完全,需要十字架来改造;但当我们明白神旨意之后,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长进了。 四. 爱弟兄
经过了难处,寻求神的旨意之后,还要爱弟兄,还要彼此相爱。一个人没有事奉,不担什么责任,不会有太多难处;但进入事奉之后,所遇见的尽是人的问题,看弟兄都不顺眼,这时千万不要以为弟兄就是我的难处,这样你非但不会爱弟兄,反而产生厌恶。这里的难处是指神要我直接面对,经历那在我个人生命里突显的问题,也许个性很强、容易与人起冲突,我要能够越过天然生命的软弱,再次在属灵生命的层面来爱弟兄。这是需要教导学习的。教会的合一与和睦,关键常常就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是不是能尊重别人的恩赐、想法、权柄,这是比较深入考验神儿女的属灵成长。当教会里很多人能胜过自己肉体软弱,还能彼此相爱,这教会是合一的。以弗所书第4章讲教会一方面各尽其职,一方面在爱中建立自己,教会成熟合一,见证有力,使人得益处。 五. 人际关系的扩大
人际关系从家庭开始。基督徒的夫妻关系、儿女、三代关系当如何?家庭制度是从夫妻关系发展出来的。例如创世记2章24节记载的第一个婚姻,是先有夫妻,才有儿女,神把夫妻作为基本结构单位,所以夫妻关系会影响整个家庭。因此在一个新家庭成立的时候,如果不给它一个生存的空间,它可能会有很大的问题。保罗在以弗所书第5章引用创世记2章24节的话,这话不是为亚当、夏娃说的,而是为以后我们这些人说的。今天家庭的责任不是给对方为难,而是我们自己先学好以后,能够帮助别人。有很多基督徒在教会听了道,但在家里没有应用,给配偶造成很大困惑。假如我们能在家庭里真正学习,让神的恩典来维持夫妻二人的关系,这就是个非常美的见证。 六. 与众人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