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A.白光 A 【解析】 【详解】
当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白光属于复色光。
2.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是
B.红光
C.绿光
D.蓝光
①水壶的壶嘴与壶身
②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
③排水管的U形“反形管”
④地漏的存水杯
A.①②③ B 【解析】 【详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①茶壶的壶身和壶嘴上端都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连通器;
②微小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连通器的特点; ③排水管的“反水弯”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故是连通器原理;
④地漏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 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符合题意. 3.以下有关电阻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B.导体被加热后,电阻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D.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则它的电阻就越小 D 【解析】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阻碍电流的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不同的导体,材料不同,所以电阻一般不同,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灯丝;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点睛:电阻是导体本身的阻碍电流的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4.平面镜的镜面是平的,但有许多场合镜子的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有凸面镜和凹面镜.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所以道路的拐弯处常常会放置凸面镜.如图所示,关于凸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B 【解析】 【分析】 【详解】
B.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 5.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日晷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C.孔明灯上升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D.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古代捣谷工具是利用一个硬杆,能在力的作用下够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就是杠杆,这个工具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所指的时辰就是时间,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孔明灯升空是因为灯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灯本身的重力后它就会升空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地磁场能对地球附近的磁体产生磁力,所以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研究串联电阻特点是,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替代一个10Ω的电阻.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B.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C.研究改变内能的方式时,发现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相同 D.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C 【解析】 【详解】
研究串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替代一个10Ω的电阻,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采用的是图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改变内能的方式时,发现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符合题意;
D.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D不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匀速转弯,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 D.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B 【解析】 【详解】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物体匀速转弯,其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竖直上抛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合外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此时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8.炎热夏天的中午,海水温凉而沙子烫脚,是因为海水和沙子( )不同。 A.比热容 A 【解析】 【详解】
炎热的夏天,沙子烫、海水温凉,这与它们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这一现象与热值、内能、热量等均没有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 9.下列物理常数中,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100 ℃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 V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 km/s
B.密度
C.热值
D.质量
D 【解析】 【详解】
A.水的沸点随气压的改变会发生变化,气压升高沸点也随之升高,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当电压作用于人体时,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错误;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m/s=3×105km/s,故D正确.
10.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当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若甲、乙两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是m甲和m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甲=p乙m甲=m乙 C.p甲<p乙m甲>m乙 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
因为F浮=G排=m排g,浮力相同,所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相同。因为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因为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下列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所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A.测定物质的密度 B.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BC 【解析】 【分析】
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据此解答即可。
B.p甲<p乙m甲=m乙 D.p甲>p乙m甲>m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