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望庐山瀑布》。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景象。
3.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在我们的历史上有一位诗人,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好诗,被称为“诗仙”,他是——李白。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2.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2.检查预习
1
(1)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a用猜字谜、熟字相加等方法识字。 b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 c用自己喜欢的生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a 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日、香炉、紫烟) b这里的“香炉”是真的香炉吗?
(补充资料:庐山山峰重叠,其中有一座山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叫香炉峰。)
c.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朗读第一行诗。(评读:你读得语气舒缓,声音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d师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再用词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e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们平常看到什么东西用上“挂”字?诗中“挂”字是什么意思? b观察画面,瀑布挂在山前像什么?
c师描述:在紫烟缠绕的香炉峰上,一条白色的瀑布像河流一样垂挂在山前,多么有气势! d采用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句诗,读时强调“挂”字。 2.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2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紫 尺 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
3
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 2.学会1个生字,理解诗意,说说古诗描绘的情景。 3.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
2.理解诗意,说说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教学过程:
一、走进杜甫,激发兴趣。
1.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朝就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是其中之一,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吧!
2.学生交流。
3.师:是啊,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1400多首诗,人们称他微“诗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绝句》。
4.“绝句”是诗体名称,诗人写诗时诗情勃发,来不及想题目,就以“绝句”为题了。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读懂古诗,想象诗境。
1.请你看看这幅图,再读读古诗,想想你能读懂哪几句,还有哪些不懂的? 2.交流。 含:包含 泊:停靠 千秋:年代久远
3.古往今来,人们都说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自己再读读这首诗,想想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4.交流。
5.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吗? 6.交流。
四、美读古诗,品味诗情。
1.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听到了黄鹂婉转的歌声,看到了翠绿的柳树、优雅的白鹭和终年不化的皑皑积雪,这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4
2.眼前的景象的确美得像一幅画!杜甫触景生情,挥毫作诗,把春天的美景融入了这首清新明快的《绝句》里。假如你就是诗人,你能告诉大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3.你能怀着这愉快的心情来吟诵这首古诗吗? 4.悟深情。
在杜甫写这首诗以前,唐朝发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人们饱受战乱之苦,船都不能自由通航,杜甫也背井离乡,他是多么向往安定和平的生活呀!而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战乱已经平息,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安定了下来,杜甫也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春天那生机勃勃的美景了,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呀!而且,他看到门外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就想到自己可以乘船返回故乡与家乡亲人团聚了,这怎不让他喜上心头呢!
5,假如你就是杜甫,你能满怀喜悦地吟诵这首诗吗? 五、趣读古诗,体味语言。 1.对对子。
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里还隐藏着很多“对子”呢!请你好好读读,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哟!
“黄鹂”对“白鹭”“千秋雪”对“万里船”“含”对“泊”
2.有了这些对子,诗句显得多工整呀!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再来读读这首诗,一起感受语言的精妙。
3.背诵。
一首短小的古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光图,你能看图背一背吗? 六、临写古诗。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