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9—2010学年度高三上期第四阶段考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02: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文王辞去纣封给他的千里之地,为民请炮烙之刑,一心要换取民心,其目的在于得到民心。因此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C.文章重点描述了越王勾践“内亲群民,下养百姓,以来其心”,终于“残吴二年而霸”的事例,旨在说明只有“先顺民心”,方可“功名成”,以及“以德得民心”的道理。

D.本篇文章继承了孟子、荀子重视民众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民心的重视,在今天仍很有现实意义。

第II卷(共 56分) 四、(24分)洪培欣语文网 9、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句子。(8分)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①将奈其士众何(2分)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2分)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 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比较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2分)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简析词人的思想情感。(4分) 11、默写(8分)

(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②寄蜉蝣与天地, 。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 。 ⑥凭君莫话封侯事, 。

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 ⑧年年岁岁花相似, 。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①《将进酒》中作者肯定自我,不为金钱役使的句子是: , 。

②《兵车行》中作者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激烈抗议,表达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五、(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洪培欣语文网 冷冷的夜雨

铁枫

仿佛是刹那间的事,一直狂躁地奔突于高楼广厦之间的狂风突然声势大减,变得气若游丝了,紧接着细密的雨丝就从幽邃、混沌的夜空里无声地飘落下来。冰凉的雨滴划过脸颊、锐利的寒意透过肌肤在心底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浓浓的寒意却无法驱退心中焦躁的火焰——那辆每日载我回到栖身之处的夜班巴士今晚不知何故久等不至。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个飘着冷雨的初冬深夜等待多久。

我孤零零地伫立在狭窄的、勉强可以遮雨的候车亭里,头顶一盏昏黄的路灯下,晶亮的雨滴急速飞旋成一道道凌乱交织的线条,如同在表达一种浮躁而又无奈的情绪……此时的马路上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经过,大都是低着头、行色匆匆。

在马路的另一边,一间餐厅明亮辉煌的灯光无遮拦地倾泻出来,以其温暖柔媚的色调引诱每一个在寒冷中穿行的行人。我远远地注视着那些坐在灯光里细斟慢酌、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心中隐隐掠过一缕失落和酸楚,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注意到,在餐厅内一个灯光昏暗的角落里,一个中年男人独自坐着,目光总是在腕上的手表与窗外之间游移不定。看上去他是在等什么人,或者是这场突降的冷雨阻挡了他回家的行程。餐厅内再温暖再明亮,也终究无法取替家中妻儿的欢笑……在所有的词汇中,家是最为温暖的一个词儿,洋溢着关爱的馨香。没有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家的人是无根的浮萍,值得悲哀。在许多真正的漂泊者眼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八个字中所包含的无奈与悲哀远远多过浪漫和洒脱。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

这样想着的时候,那辆巴士终于姗姗而至了。在登上巴士的一瞬间,我稍稍犹疑了一下,下意识地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但是回头看看刚才站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车门咣地一声关上了,把细锐的寒风、绵密的冷雨和一些或焦躁或怅惘的心情关在了车外。

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

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

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

假如说人生就是一场突降的冷雨,那么谁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栖息和回归的地方、保证自己一颗干燥而又从容的心不被淋湿,谁就注定能够坦然地接近幸福。这场冬夜的冷雨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愿一切长养于这场雨中的幸福感觉能够永恒。

12.如何理解文章第3段所说,“一个真正的漂泊者是不会崇拜漂泊的”?(4分) 13.第4段说,“我”上车时,“觉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我遗忘在站台上了”。遗忘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遗忘?(5分)

14.第6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5.如果将第7段画线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并说明理由。(6分) 六(13分)洪培欣语文网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短文章有短文章的长处。中国古代就有大量的短文章:如《论语》《道德经》等。《论语》中有不少好的东西;就是《道德经》,在那个历史时代也有它突出的地方。民间谚语蔚为大观,很多生动的谚语既短小又有内容。?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很好,十几个字抵得过一篇大文章。时下,关于写长文章,人们趋之若鹜,认为来自民间的谚语已成明日黄花,这是不可取的。 (1)文中标点有误的一处是: 订正: (2)文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订正: (3)文中熟语使用有误的是: 订正:

17、读下面的文字,从杨义的发言中,归纳出他观点的要点,填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4分)

当今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是怎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杨义说,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到处贴,也可以出很多伪君子,标签往往是靠不住的,这就是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成为人的情怀的东西才是重要的。此外,在当下这个信息和传播途径这么发达的时代,传统文化还要贯穿于风俗。节日风俗非常重要,它是全民的娱乐方式,要进入文化的脉络。比如五大节日非常重要,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国家的需要搞一点对于中华文明史的

记忆有重大价值的活动出来。还有,精于学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套令人信服的有号召力的学说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我们中国的文化现象,我们中国的哲学,那种有容乃大、创新图强,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国家的力量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进行深刻的探讨?当然,制度正是文化传统、文化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够见成果的现实行为的关键,在制度上进行传统文化弘扬的创新,也是必要的。

18、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种激励模式。(不超过60字)(5分) 洪培欣语文网 七、(70分)洪培欣语文网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要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请以铅笔制造商向铅笔提出的“生活原则”为写作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涉及铅笔的“生活原则”;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

高三第四次阶段考答案

1.C 2.D 3、A

4、D (因果关系混淆,注意第3段的语序))

5.D(甘:以??为甘甜。意动用法。要结合语境来解释) 6.A(A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意思为“用来”。B两“之”,前为助词;后为代词,代自己。C前一个“而”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表假设关系。D两“均为介词,前表比较,后相当于“和、同”) 7.C(抓住“举措”进行辨析)

8.A(汤为民求雨的行为只说明他为了得到民心)

9. 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句式“奈??何”1分, “士众”1分)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咸刈厥敌” 1分 “靡”1分)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田其田”的第一个“田”1分,“惟仁是亲”:句式1分,“亲”1

2009—2010学年度高三上期第四阶段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zli213vv238gut0yjt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