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未指定书签。- 1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 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 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 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 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 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 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 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 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 华家的精神愚昧。 《故乡》 闰土的心灵麻木。 《祝福》 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 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 《在酒楼上》 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 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 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 情节结构模式 ○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
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 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 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 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 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 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
《孔乙己》 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 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 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 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 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 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 《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 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任心闲谈。 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
(二) 《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 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
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
1生存困境与选择 《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 《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运与形象 《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 《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 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 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 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