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实验动态和其它与课题实验相关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3.经验总结法: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劳动技术教育研究论文,积极参与上级教育主观部门开展的论文征集活动,积极推广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六、实验措施
1.认真重视教师课题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学校劳动学科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认真研讨新课程计划,研讨劳动技术教育理论,提高劳动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识,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执行力。
2.认真重视劳动技术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规范实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
3.积极开展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地方、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组织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科研骨干教师,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编修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
4.认真重视加强对学校专用劳动基地的管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基地设置,把学校劳动基地建成课题实验的基地,积极凸现学校特色资源的优势。
5.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邵建明(书记) 课题开发与理论培训组:
负责人:仲国锋(副校长、教科室主任)
师资培训与实验组:
负责人:俞维军(苏州市自然学科带头人、副教导) 资源开发与资料收集组:
负责人:杨绍球(教科室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 七、课题研究进程:
1.2007、5~2007、12,课题开题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进行师资培训。开展课题开题活动。负责人:邵建明、仲国锋、杨绍球。
2.2008、1~2009、6,课题实验阶段。进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形成案例汇编。负责人:俞维军、仲国锋、杨绍球。
3.2009、7~2009、12,课题总结阶段。案例分析,成效总结,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形式:论文集、课堂展示、成果展览。负责人:邵建明、仲国锋、杨绍球。
执笔:杨绍球 2007.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