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I卷(必做,共87分)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提到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的结构,而神经细胞的树突是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并没有酶的附着,所以A不属于;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粗糙内质网是附着了大量核糖体的细胞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场所;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试题评价】本题为基础题,属于识记水平,较简单。
2、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答案】D
【解析】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需要用一定方法诱导,对动物细胞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核糖体在细胞内很常见,大部分细胞都有,无论分化与否。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是成熟的体细胞,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细胞分裂。从图中可以看出肌肉前体细胞分化程度很低,细胞核较大,细胞体积小,具有较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而细胞分裂是需复制DNA,在DNA复制时容易电离辐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变。
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25
【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图中显示溶酶体与吞噬小泡的结合,而后出现细菌的抗原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了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是直接呈递给T细胞,不是B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存在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4、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在解离时是为了溶解细胞间质以利于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并杀死细胞,染色前必须漂洗以洗去盐酸后才能染色;与DNA结合的是甲基绿而非吡罗红;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必须保证细胞是活的,使用盐酸 后细胞会死亡的,导致不能染色。故选C。
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答案】D
【解析】有题意可知:玳瑁猫只能是杂合体的雌猫。基因型为XBXb,所以A错。黄猫基因型是XbY,与玳瑁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错。玳瑁猫为杂合体,杂交后才能得到,C错。
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此为山东卷选择题的压轴题,难度较大,思考的空间很大,会用掉考生较多的时间。其实最为选择题,应使用技巧解决问题,可以节约时间。
首先,高清楚四条曲线的含义并与题干中一一对应好,然后在下手解决,会事半功倍的。起点处的值为1,应当是很清楚的,这很重要。曲线Ⅰ为一直线,表示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群体稳定,应是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即随机(自由)交配且无选择因素,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化。曲线Ⅳ对应的值,符合y=(1/2)x函数曲
26
线,即Aa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体的频率。所以曲线Ⅳ为连续自交时的曲线。不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因素发生,基因频率都不变。这样,从图中可以读出A、B正确,D 也正确,所以选C.那么,另两条曲线的对应关系就不要分析了。曲线Ⅰ对应随机交配,曲线Ⅳ对应连续自交。
n
C项为什么错呢?Aa自交得到的Fn中纯合体比例为1-(1/2),Fn-1中纯合体的比
n-1nn+1
例为1-(1/2),二者的差值为1/2,不是(1/2).
真正计算明白是较费时的。随机交配一代,和自交一样,F1中AA:Aa:aa=1:2:1,淘汰aa后,Aa占2/3,Ⅱ与Ⅲ在此处相交于一点。继续随机交配,F2中AA:Aa:aa=4/9:4/9:1/9,淘汰aa后,Aa占1/2.在随机交配,F3中AA:Aa:aa=9/16:6/16:1/16,淘汰aa后,Aa占2/5。所以随机交配并逐带淘汰隐性个体对应曲线Ⅱ。由于前面已经分析出曲线Ⅰ对应随机交配,曲线Ⅳ对应连续自交。显然曲线Ⅲ对应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试题评析】本题考查遗传学分离定律的应用,涉及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跳跃性强,计算量大,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要求高,不愧为最后一道生物选择题的分量。但回过头来看,依然是考查了最基本的知识点,信息量大成为最大的障碍。
第Ⅱ卷【必做部分129分】 24、(9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 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
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 (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
【试题评析】主要考查人体体温平衡、水盐代谢、血糖平衡等的调节,为记忆和理解层次。比较简单。
25、(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7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1 2 3 4 5 6 样方编号 1 1 1 1 1 1 样方面积(㎡) 111111田螺数量5 8 5 9 5 4 (只) 【答案】(1) 自由扩散 自由水 (2)赤霉素(GA) 生长素(IAA) 抑制
(3)6:1 (4)升高(或增加) 升高(或增加) 增加CO2浓度 【解析】很容易 26、(8分)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1)随机取样 16 (2)Ⅰ 16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解析】当经控制后有害生物的密度较低时,作物的价值也较大,防治成本也大。当有害生物的密度较大时,作物的价值下降更快更明显,若在有害生物密度很低时使之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