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交流》等专业期刊及《中国钢铁年会》、《全国炼铁生产技术年会》等重要会议(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6篇为独著或第1作者)。其中:《昆钢3#高炉后期炉型特征》、《红钢3#高炉calujin热风炉技术特点分析》、《红钢3#高炉1350m3开炉生产实践》分别获得2009年昆钢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二等奖及昆明市第十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科技论文《红钢炼铁生产技术进步综述》、《红钢3#高炉布料规律研究及生产实践》、《红钢炼铁工序有害元素平衡研究》《红钢1350m3高炉优化生产实践与分析》、分别获得2013年昆钢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三、高级工程师聘期员工培训及人才培养履职方面
加快提高高炉炼铁工作者操作技能及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不仅是聘期要求,也是今后我工作的一个重点。炼铁高级工程师任职期间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内容主要有以下:
2008年至今,炼铁厂QC小组工作指导、统计技术运用及指标分析、统计及成本分析指导;2008年12月~2009年2月,红钢职工培训、转岗、取证培训,集中授课;2009年6月~8月,云南省首届高炉炼铁工技能大赛的5名红钢炼铁选手作授课、指导并作为红钢裁判参加竞赛;2009年6月~2010年5月,指导红钢炼铁调度人员熟练业务并规范化作业;指导红钢炼铁专业统计、成本核算人员系统化作业;2009年8月~2010年7月,红钢高炉工长岗位带头人,签订师带徒协议,顺利完成协议目标;2010年5月,广西某厂实习人员(50人)授课;2010年6月,对昆钢电大大专班(钢铁冶炼20人)专业课进行讲授;2011年4月,炼铁厂职工取证培训(炼铁高级工、技师14人),面授;2011年6月~7月,炼铁厂工长竞赛活动理论、实作、答辩考试(全体高炉工长、炼铁技术人员36人),指导、主考;2011年7月,炼铁技师取证(4人),论文指导、评委;高级看水工、高级热风炉工取证(各10人),面授、指导、评委;2011年8月,红钢初职评审(炼铁技术员、助工计14人),指导、主评委、陪审专家;2011年7月~9月,协助昆工教授、红钢外聘专家开班授课(炼铁厂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011年8月~9月,2011~2012云南省职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裁判,红钢炼铁厂高炉工长选手(7人)指导、裁判;2011年8月~10月,对越南钢铁厂来红钢学习职工(60人)面授;2011年10月,率队(17人)攀钢、四川德钢、攀成钢现场学习、交流考察并组织相关人员交流、总结、分析,收效明显;2012年3月3~6月,对越南钢铁厂来红钢学习职工(18人)面授、指导;2012年4月~6月,对炼铁厂人员三大规程培训、炼铁初、中级工取证培训;2012年7月,对炼铁专业工种、复合工种炼铁工培训取证(111人)授课;2012年9月~2012年11月,对昆明理工大学2010级大专函授生实践与毕业论文(4人)进行指导、考评;2012年7月~12月,对高炉工长岗位练兵(42人)授课、指导、考核;2012年7月~2013年6月,指导全员对标降耗、岗位成本活动开展,有效果;2012年12~2013年3月,指导完成《用高有害元素低品位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两项发明专利专利申请撰写
5
及相关科研申报指导及“高炉量化精细化操作方法”在高炉上的应用工作;2013年2月~6月,指导、组织完成红钢炼铁厂炼铁工、原料工理论、实作、答辩技能竞赛;2013年4月,指导、组织相关人员完成昆钢、玉钢对标学习、考察活动;2013年04~,在职研究生学业指导(1人);2013年6月~7月,对关键岗位(炼铁工)取证授课;指导、组织完成炉前工/原料工取证;2013年6月,参与组织完成对云南活发、汇溪公司对标学习、考察活动;2013年8月~9月,作为主评委完成红钢炼铁初职答辩、评审;2013年9月,培训、指导2013昆钢炼铁工技能竞赛红钢参赛选手(25人),技能竞赛副裁判长;2013年7月~2014年2月,作为昆钢派遣中国专家,完成支援越南老街钢铁厂建设相关规划、投产准备、员工操作技能及管理人员培训任务;2014年2月,参与组织完成红钢公司应知应会员工理论考核;指导昆钢炼铁高研班部分学员论文撰写;2014年6~7月,对中高级炼铁工47人取证授课(其中高级工15人、技师13人、高级技师4人),2014年2月起,指导、组织2014年红钢高炉工长及相关技术人员技术总结评审、考核各1次/月等全员素质提升工作;按照公司培训计划及职务聘任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四、高级工程师任职期间自我素质提升和同行交流方面
持续不断学习是工作和做人的需要,是充实能量、提高素质的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个人的综合能力、强化业务理论素养是满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提升的需要。通过在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数学方法运用及试验测试技术。提升了基础理论的厚度和专业知识的宽度及系统性、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应用计算机、外语阅读、试验技术、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能力;加强了创新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也进一步激励我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顺利于2013年12月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积极参加炼铁技术及相关专业、管理培训学习和加强与同行交流是进一步拓宽个人视野、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
2008年5月,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参会现场听取论文宣讲、现场学术交流;2009年3月,攀钢钒钛矿冶炼考察,考察、学习高炉钒钛矿冶炼先进厂家生产情况、现场交流;2009年5月,2009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年会,参会现场听取论文宣讲、现场学术交流;2010年3月~5月,挂职玉钢炼铁厂钒钛矿强化冶炼生产学习、实践;2010年5月,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论文交流;2010年9月,昆钢技术中心、中启机构、昆钢培训中心主办昆钢2010年科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素质管理”培训班,优秀学员;2010年10月,傲峰公司、昆明前沿咨询公司“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合格;2011年4月,昆明工职院举办的昆钢科技创新部知识产权培训,合格;2011年8月,四川德胜、攀钢考察,考察、学习、对标高炉钒钛矿冶炼先进厂家生产、成本控制
6
情况、现场交流;2012年4月,昆钢特请王筱留教授作煤调湿技术讲座,对煤调湿相关技术、煤调湿节能和环保相关方面的前沿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013年3月,2013年炼铁全国系列高炉实用技术与降本增效技术专题会议;听取程树森教授、朱清天博士、王维兴教授级高工、日照钢铁公司炼铁厂耿磊厂长相关专题讲座;程树森教授关于大渣量条件下炉缸侵蚀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理技术讲座,进一步了解了炉缸炉底结构和在现阶段原燃料生产条件下的侵蚀变化特点、数学模型、治理途径等专题,在原燃料结构转变进行高炉强化炼铁时,更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突破,并将其有效利用于生产实践中;朱清天博士关于高炉布料料流轨迹和布料规律、原理数学模型专题讲座,进一步对高炉数学模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王维兴教授级高工的“转变观念,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生产”和“关于目前钢铁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等系列讲座,了解了相关炼铁领域前沿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领域情况,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启发、大量的思考方向以及科研参考对象,这对目前我们在现阶段组织高效益低成本炼铁生产和进行相关技术方针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日照钢铁公司炼铁厂耿磊厂长关于精料技术的相关研究、发展及实践介绍,以及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典型特殊炉况处理技术手段,这对于现阶段在资源日益紧张、品质下降客观现实条件下扩大了思路及提供技术措施,也进一步认识到原燃料预处理对于现代炼铁的深刻意义,对相应冶炼技术加深认识。通过聆听这些专家、教授主讲的学术交流会议,使我的视野和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了扩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及实践体会更深。透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交流,尤其是目前我所从事的炼铁事业正遇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时,在深入炼铁基础技术研究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生产遇到困境时,更应加强深入学习理论,加强与别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受益匪浅。
2013年4月,云南省高级考评员培训取证;2013年10月,2013年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交流;2013年7月~2014年2月,以昆钢派遣中国专家支援越南老街钢铁厂建设,完成建设相关规划、投产准备、员工操作技能及管理人员培训。2014年5月,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论文交流;
五、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取得主要成果和业绩方面
在18年炼铁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中,在相关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所获得主要荣誉有:
2003年:昆钢2003年职工技能大赛高炉炼铁工竞赛、昆钢第十九届青工技术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第7名,2003~2005年度昆钢炼铁厂青年岗位能手;2004年:昆钢技术能手、昆钢青年岗位能手、“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6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昆钢QC小组三等奖;2005年:2005年中国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小组“神王杯”竞赛优秀奖;昆钢2005年职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昆钢第21届青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第2名,昆钢技能竞赛一等奖;2006年:“莱钢杯”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2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2007年:全国技术能手;2008年:红钢高炉工长岗位技术
7
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昆钢技术质量先进个人、昆钢控股公司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篇、二等奖1篇;2010年:武钢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昆明市第十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篇;2011年:昆钢员工培训先进个人;昆钢控股公司2011年度科技成果2等奖;2013年:申请并受理发明专利2项;昆钢控股公司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篇、二等奖1篇、一等奖1篇。
2013年5月,聘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第三届炼铁首席工程师。 2014年4月,获昆钢推荐第12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提名候选。 2014年7月,获昆钢推荐2014年云岭首席技师提名候选。 六、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目标及措施 任职期间,在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中认真体会炼铁精神。同时也对炼铁生产管理进行反思和总结,感到既清晰了思路,也积累了更好的生产实践经验,收获颇丰。今后工作拟开展的研究努力方向和工作技术设想是:
围绕《2014年度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突出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要求。按照钢铁企业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环保”原则。围绕昆钢公司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因地制宜、资源应用合理化,实现昆钢公司科学系统的低成本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进一步展开对现阶段昆钢综合利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中钛渣冶炼生产低硅低成本合格生铁的基础与应用的深入研究,以实现同比条件下持续改善生铁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和冶炼成本、增强企业生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中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取得较为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昆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主要设想是:通过对昆钢高炉低品位贫杂矿综合冶炼技术的研究、摸索、实践。以昆钢高炉为研究对象,根据昆钢近年资源条件和高炉生产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现场试验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实际操作和高炉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认真分析各种试验数据和生产数据,并认真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文献。围绕低品位贫杂矿冶炼对高炉冶炼过程、炉型、生产组织、技术指标的不利影响。从生产、技术、管理等多角度分析研究找出各种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途径,在理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探索、总结。最终形成包括原燃料预处理与质量管理技术进步、合理炉料结构选取、生产组织效率提升、炉型维护管理、操作制度优化、适宜冶炼强度和喷吹煤比的研究与选取、综合操作技术进步和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低品位贫杂矿中钛渣冶炼核心技术体系。有效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同时显著降低生铁冶炼制造成本、缓解有害元素对高炉炉体的危害。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措施、途径如下:
1、 加强原燃料理化性能、冶金性能、质量稳定水平的研究与控制力度。对烧结原料资源变化、褐铁矿比例增加后的合理配矿、操作技术应用、合适MgO和FeO含量的确定、喷洒CaCl2溶液技术和添加剂应用等展开研究和实践。找寻出资源变化后改善烧结矿转鼓指数、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软熔熔滴区间及各理化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