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PD=DC=4,AD=2,E为PC的中点. (1)求三棱锥A-PDE的体积; (2)A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EDM?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PD⊥AD. 又因为ABCD是矩形, 所以AD⊥CD. 因为PD∩CD=D. 所以AD⊥平面PCD, 所以AD是三棱锥A-PDE的高. 因为E为PC的中点,且PD=DC=4, ?11?1??=4. ×4×4所以S△PDE=2S△PDC=2×2??118又AD=2,所以VA-PDE=3AD·S△PDE=3×2×4=3. (2)取AC中点M,连接EM,DM, 因为E为P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 所以EM∥PA. 又因为EM?平面EDM,PA?平面EDM, 所以PA∥平面EDM. 1所以AM=2AC=5. 即在AC边上存在一点M, 使得PA∥平面EDM,AM的长为5. 考点3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1.画好两图:翻折之前的平面图形与翻折之后形成的几何体的直观图. 2.把握关系:即比较翻折前后的图形,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线线关系,哪些平行与垂直的关系不变,哪些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发生变化,这是准确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行空间线面关系逻辑推理的基础.
3.准确定量:即根据平面图形翻折的要求,把平面图形中的相关数量转化为空间几何体的数字特征,这是准确进行计算的基础. [例3] [2019·全国卷Ⅲ]图1是由矩形ADEB,Rt △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结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 【解析】 本题考查了线面、面面垂直问题,通过翻折、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考查了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BE∩BC=B,故AB⊥平面BCGE. 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取CG的中点M,连接EM,DM. 因为AB∥DE,AB⊥平面BCGE,所以DE⊥平面BCGE. 故DE⊥CG. 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且∠EBC=60°得EM⊥CG,故CG⊥平面DEM.又DM?平面DEM, 因此DM⊥CG. 在Rt△DEM中,DE=1,EM=3,故DM=2.
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4. 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求解方法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 『对接训练』 4.[2019·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ABC. (1)求证:AD′⊥平面BCD′; (2)当AB=3,AD=1时,求点B到平面AD′C的距离. 解析:(1)∵BC⊥AB,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AB, ∴BC⊥平面ABD′, ∵AD′?平面ABD′, ∴BC⊥AD′, 又AD′⊥D′C,BC∩D′C=C, ∴AD′⊥平面BCD′. (2)由(1)知AD′⊥平面BCD′,又BD′?平面BCD′, ∴AD′⊥BD′,从而BD′=2, 设点B到平面AD′C的距离为h, 由V三棱锥B-AD′C=V三棱锥C-AD′B, 11得3S△AD′C·h=3S△AD′B·BC, 11116即3×2×1×3×h=3×2×1×2×1,得h=3, 6即点B到平面AD′C的距离为3. 考点4 空间线面关系的探究性问题
[例4] [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在线段AM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C∥平面PBD?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 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 故BC⊥DM. 因为M为CD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 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 故平面AMD⊥平面BMC. (2)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 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交BD于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中点. 连接OP,因为P为AM中点, 所以MC∥OP. 又MC?平面PBD,OP?平面PBD, 所以MC∥平面PBD. 解决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1)通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能推导出与条件吻合的数据或事实,说明假设成立,并可进一步证明;若推导出与条件或实际情况相矛盾的结论,则说明假设不成立. (2)探索线段上是否存在满足题意的点时,注意三点共线条件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