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符合市情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增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从今年开始,每年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整饰美化工程和街区形象提升工程,完善城市标识系统,推进样板路、严管路、文明路建设,确保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积极推动西片旧城区整体策划、规划和改造,传承和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彰显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认真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在保护中改造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启动老港区改造,建设融合邮轮码头、潮汕文化展示、亲水休闲、保留历史印记的潮人码头历史文化公园。推进一批破损道路、“水浸街”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逐步改变西片区城市破旧面貌,改善城市主出入口形象。科学规划市区交通路网,梳理优化道路“微循环”,重点改造市区主要交通拥堵点,打通一批断头路和瓶颈路,规划建设一批公交车停靠站,分时段分路段实施不同的交通流组织形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持之以恒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机关警力下沉,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严肃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机动车辆,严格出租车营运管理。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发展绿色低碳公交,加快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公交服务。 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汕头依山傍海,生态良好,宜居环境一直是我们为之自豪的城市名片,但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不足,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正在偷偷侵蚀这一幅如画美景。特别是广大农村环境卫生,事关汕头的形象、农民的幸福感。没有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洁,就没有幸福农村,也就不可能建成幸福汕头。今年要在全市1064个村(居)全面开展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重点支持农村和涉农社区整治垃圾脏乱问题,提高农村绿化美化水平,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加快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每年创建2个名镇、市级名村和示范村(社区)。加快推进绿道网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动贵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加快首期500亩园区建设,争取尽快成为国家级现代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监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环保电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污水收集率。加大印染、造纸、电镀等高污染行业的专项整治力度,争取国家、省和社会资本共同开展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汕头大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四)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建设幸福汕头,核心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必须回归政府职责本位,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诉求,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全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采取切实举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要牢记宗旨,敢于直面和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积极完善畅通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有效渠道,以最大诚意、最大决心及时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同时,坚持法律为上,彰扬法治,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安定环境。要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市社会治安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有效覆盖。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加大打击路面“双抢”力度,确保发案率下降10%以上。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安全生产检查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各类事故总量,严防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着力解决群众饮用水问题。水资源是城市发展战略资源,必须全方位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强化韩江流域联防联治,加大饮用水源水质监控监测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堤围乱搭建乱开垦行为。优化潮阳引韩供水工程方案,创新投融资方式,上半年全面启动工程建设,切实办好这项十年前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心工程。确保南澳引韩供水工程竣工投产。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作,改建扩建新建一批水厂,整合供水管网,建设应急供水工程,彻底扭转农村“靠天喝水”的被动局面,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安全性。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城中村”和涉农社区供水直抄到户改造任务,推进多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创新水务投融资平台,重组涉水国有优质资产,赋予其开展水务投融资和建设、运营、管理职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模式。改革城乡水务监管体制机制,改善农村供水经营管理方式,强力整治层层转包、加价等现象。 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大社保、大经办、大服务”和“惠民、利民、便民”的要求,大力整合各种社会保障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发放城乡居民人手一张的社会保障卡,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的基本保障。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50个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择优选聘到街道(镇)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提高基层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居民可选择按30元和120元两个档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可报金额分别达到10万元和12万元,力争参保率达到95%以上。建立城乡一体化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参保率达到60%。保持对粮油肉菜等重点农产品价格的密切监测,做好价格异动预案,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重要生活物资储备,确保市场供给。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和慈善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整合资源,鼓励社会资金开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精品。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80周岁以上低保、五保老人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补(津)贴。继续实施社会救助,加大对孤儿、残障儿童、贫困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救助力度。创新保障房建设的投入机制、分配管理制度和规划建设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汕头实际的公租房制度。进一步推进殡改工作,逐步实施普惠型殡葬惠民政策。 切实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围绕全市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尽快在西片区启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易地重建,在南滨片区启动市中医院南区分院建设,在城市东区规划一家综合医院。中心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投入使用。加强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整合,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对口支援基层制度,扩建3家区级人民医院,改造5家镇卫生院,易地重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员社会资源发展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兴办医疗机构,增加医疗机构床位供给。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人口计生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大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70%农村乡镇建成普惠性规范化中心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步伐,力争全市超过6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全面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社会效应,突出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完成市滨职校、卫生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金平区、潮南区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44所普通高中提升办学水平项目任务,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冲击90%的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生活补贴制度,继续做好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工作,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校车整治和校园安保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成立文化发展基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文化项目,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投入格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设施达标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尽快完成市博物馆新馆配套,早日正式开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缮一批红色纪念馆。深入发掘特区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和潮汕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开放兼容的人文精神。 (五)扎实办好十大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1、实施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市财政投入1.75亿元,重点支持澄海、潮阳、潮南、南澳和中心城区涉农社区共863个村对生活垃圾脏乱、生活污水乱排放、农村畜禽污物污染、农村厕所卫生设施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是建立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完善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和建设区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宜居水平,提升农民幸福感。 2、发放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生活补贴。对全市非中心城区253所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的在编教师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进一步稳定贫困边远地区教师队伍。 3、缓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一是投放100台小型公共汽车,解决小区间和其他道路条件限制等公交服务不足问题,进一步缓解群众出行难;二是实现中心城区一票制公交车出行“一卡通”,为市民乘坐公交车提供分类优惠;三是科学规划、调整和增设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泊位,全面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现象,尽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停车场所,缓解群众停车难。 4、推进稳价惠民项目建设。新建50家平价商店和一批蔬菜大棚、冷藏设施,保障生产和市场供应,保持农副产品价格基本稳定;适时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5、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对全市60周岁以上未定期领取退休养老金的居民,按每人每月55元的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二是完成全市“一卡通”社会保障卡50%的发放量,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发放。三是建设69个街道(镇)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 6、免费开放中心城区公园。从2012年春节起,中心城区所有公园免收门票,对群众开放。 7、全面启动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完善燃气管道及配套建设,提高我市管道燃气普及率,方便市民安全使用燃气。 8、全力推进潮阳引韩供水工程建设,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支持农村社区铺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重点扶持竞争获得省示范区建设的区县。 9、建设一批文体设施。在全市建设11个综合文化站、338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免费开放中泰立交桥下5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在南滨路游泳跳水馆西侧建设10个标准篮球场和4个小型足球场,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10、继续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筹建471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改造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危房2711户,逐步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六)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执行力,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 打造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是建设幸福汕头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要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