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下水:多数滑坡是沿饱含地下水的岩体软弱面产生的。地下水浸湿斜坡上的物质,显著降低抗剪强度。
(6)地震:直接破坏岩石的结构,减小粘结力。
(7)人为因素:人工开挖坡脚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 21.岩溶地貌的类型;
(1)地表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沟、石芽与石林、漏斗(doline)、竖井与落水洞、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和地下河、峰林、孤峰和峰丛
(2)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穿洞、地下河等 22.河流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将河流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另外,由于岩层产状和岩性影响,以及由于河流及块体运动本身作用,可以形成一些非旋回性阶地主要有:构造阶地、河曲阶地、河流袭夺阶地、冲积锥、洪积扇阶地、滑坡、泥流阶地
23.海岸动力作用的主要类型及海岸地貌类型;
波浪和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刷、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形式:冲蚀、磨蚀和溶蚀。冲蚀作用指波浪浪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作用。海蚀地貌主要有:海蚀穴(洞)、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和纵向运动,泥沙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会产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海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沿岸堤(滩脊)、滩角、水下沙坝、湾顶滩(凹岸填充)、沙嘴和拦湾坝、连岛坝、沙坝(堡岛)—潟湖。
24.崩塌与滑坡: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
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25.岩溶与岩溶地貌:凡是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积)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
2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指的是地球的构造作用,它奠定了地球的基本形态,使地形隆起,外力作用是指风,水等外力作用使得地球的表面的隆起被夷平,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不同的地表形态和地貌。
27.地形与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形态,在描述上注重海拔和地形起伏,根据地形欺负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是比地形更小的地貌单元,除考虑形态差异外,还考虑了成因。 28.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洪积扇(冲积扇)的特征.
(1)形态特征:平面上呈扇形,规模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小;洪积扇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散流,且不稳定,经常改道。
(2)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扇中相: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29.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1).在空间上,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及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分布的高山区;
(2).在时间上,泥石流大都发生在较长的干旱年头之后(物质积累阶段),出现多雨或暴雨强度大的年份及冰雪强烈消融的年份;就季节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集中期和冰川积雪强消融期的6~9月;就日际变化而论,泥石流多发生在午后至夜晚。 30.三角洲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是由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组成。
根据其地貌部位的不同,自陆向海,一般将三角洲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低积层。 从沉积相的角度,按照河口区水动力、沉积物和生物组合等特征的综合分析,通常分为三部分: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 31.冰碛物的特征:
冰碛物是一种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冰碛物中的砾石磨圆度较差,颗粒形态多呈棱角壮和半棱角壮;冰碛物的矿物成分,与冰川源头和冰川下伏基岩性质一致;冰碛物一般缺乏层理结构 32.构造山系的特征:
时代较老的构造山系,山体经受不同时期的挤压而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不仅一些加里东、海西和印支等造山作用时期形成的构造形迹发生再变形,新生代地层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常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有些山地有不同时代的多期侵入体。山体的边缘有大规模的正断层或逆断层为界。山地呈断快抬升或拱曲抬升,
改变地形特征,水系重组,地貌变形或错位,并能发育多级夷平面。这些山地常是地震活动和火山频繁地带。构造山系都有很厚的地壳,深部存在所谓的山根。 33.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许多巨大的地貌单元,如大陆、海洋、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都是地壳变动形成的。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都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第三级是方山和单面山。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称为星体地貌。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称为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称为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有:水平岩层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岩浆岩构造地貌 34.什么是迭置谷,先成谷与迭置谷的区别是什么?
在一个构造较复杂的基岩古地面上,覆盖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堆积物,河流原先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因流域内地壳整体上升,河流不断下切,并基本上保持原来的流路切入基岩之中,这种与基岩地质构造不相符合的河谷,是继承了发育在松散堆积物上的古河流的位置而刻蚀下来的,故称为迭置谷。
先成河与迭置河的流向都是与地质构造不符合的河流。两者的区别在于:先成河发育在构造隆起之前,而迭置河发育在构造形态形成之后。 35.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岩石条件:第一,岩石必须具有可溶性。第二,岩石必须具有透水性。 水的条件:第一,水必须具有溶蚀性。第二,水必须具有流动性。
36.为什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碳酸钙,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沉淀碳酸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