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转折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针对孩子这个过程,我园通过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过渡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教师能力,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努力;教师能力;多种途径;氛围;兴趣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中考、高考都要变化巨大!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成了每个幼儿园大班的重要工作。
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10载,有过6年大班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对于“幼小衔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大班下学期初,我们在班级创设 “阳光小学”的区角,通过区域和小组活动让幼儿扮演小学生,萌发当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有些小朋友的家长是小学里的老师,他们会把小学的真实景象和我们的区域创设进行比较,调整“阳光小学”相关的布置,力求使区域布置更加形象化。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扮演学生和老师,模仿小学生上课的样子,比如:身体坐正,胸挺直,两手放桌面,举手回答问题等,这样养成幼儿良好正确的上课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有一种亲切感,减轻心理压力,为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即在两节集体活动之间增加课间休息,这个活动是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开展的,并且和孩子开发十分钟游戏的内容,共同讨论制定“课间十分钟”的相关规则,孩子们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游戏的快乐,同时他们对自己一同参与制定的规则也是尽量的去遵守并执行。这对大班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建立也是非常的有效。
2 通过多种途径,打好幼小衔接过渡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