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中的误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3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中的误区

作者:段林艳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2期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而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首先就是从直接的感性认识发展到后来的理性认识的。其次,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总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历来都非常重视直观教学,重视演示实验。

然而,现在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改进,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是否演示实验手段越先进,越能吸引人,效果就越好?例如,初中教学中讲授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师是用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模型进行讲授。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用透明有机玻璃做得很小巧的内燃机模型。使用时,用投影仪将内燃机模型的“工作”过程投影到墙上。由于图像被放大,再加上电动装置,趣味性比看模型要强。看起来,似乎这种“改进”是一种进步,但事实不然。过去学生看到的是内燃机的模型,而现在学生们看到的却是模型的投影。虽然,演示手段更先进了,但这种“改进”,却把学生们本来可以直接接触的东西变成了间接的东西,这就使得学生对内燃机的实感几乎完全消失。又例如: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教师通常演示一根杆,两边挂上砝码,用它来演示力、力臂、及杠杆的平衡。现在,有了电视录相资料,专门介绍杠杆及杠杆的平衡。由于电视画面上还加了动画特技,趣味性更强,更生动。但问题是同样的,看杠杆本身,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的感性知识,而看杠杆的录相,则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的感性材料。我们使用的是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结果反而把学生与自然界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再例如,演示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过去通常用两个弹簧秤对拉。如果使用的是内外套筒式弹簧称,随着弹簧被拉伸,拉出来的内筒上标有显著的彩色环,效果非常直观显著。而现在生产的演示仪,使用的是一种测力计。它用一组齿轮和杠杆式的指针,将弹簧的伸长和压缩运动转变为指针的转动。视觉效果虽然显著了,但我们却看不见弹簧的伸长了。我们只能根据指针的偏转推理出弹簧的伸长,从而推理出力的作用,虽然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推理并不算难.但这种测力计毕竟将本来很容易直接观察刊的现象转换成了间接的观察。类似的同题还很多,此处不再列举。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归纳得出的。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是利用实验的形象、直观、可以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从而理解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利用实验可以纠正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概念。实验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局学习效果。如:我在讲解流体压强时,我在漏斗里放入一个乒乓球,然后倒扣漏斗,用力往下吹,试验前所有学生都认为乒乓球会往下掉。然后我用力往下吹,结果是乒乓球牢牢地被“吸”住让同学们大吃一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吹气时漏斗壁气流速度快,而漏斗中间的气流速度小(甚至不流动),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流体压强,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学生能记得牢靠,并且能真正理解流体压强的概念。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观察实验现象,更不会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不会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做实验只是“玩”,一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中的误区 的文档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中的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04pu163fw2xc786bdl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