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
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常用的手术途径为:
1.经腹腔切开引流:适用于多数病人,但术中应注意避免脓液污染腹
腔,保证引流通畅。
2.经腹膜外切开引流:主要用于右肝叶后侧脓肿,可经右侧第十一肋骨床或切除其小段肋骨,在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肿,行切开引流,
但应注意勿损伤胸膜。
手术治疗中应注意:①脓肿已破入胸腔者,应同时引流胸腔;②胆道感染引起的肝脓肿,应同时妥善处理胆道病变和行胆道引流。③血源性肝
脓肿,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 3.肝部分切除术适应证:
①慢性厚壁肝脓肿。②局限性肝脓肿,多应用于左肝内胆管结石或肝胆管狭窄合并肝左内叶及左外叶脓肿。③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死腔形成,创口长期不愈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造成慢性发展、肝周围组织萎缩者。④外伤后肝脓肿、其他原因致肝缺血坏死后肝脓肿,不能形成完整的脓腔壁或因感染有出血危险者。⑤并发支气管瘘或形成胆管支气管瘘,难以修
补者。
4.简述细菌性肝脓肿的常见致病途径。 病原菌进入肝脏,可经由下列途径:
1).胆道系统 此为我国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感染途径。
2).门静脉系统 腹腔感染(如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盆腔炎等)、肠道感染(如溃疡性肠炎、菌痢等)、痔核感染等可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其脓毒性的栓子脱落后可沿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 3).淋巴系统 肝脏的邻接部位如有化脓性病灶如胆囊炎、膈下脓肿及胃、十二指肠穿孔等,细菌可经淋巴系统侵入肝脏。
4).血液感染 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骨髓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疖和痈等并发菌血症时,病原菌可由肝动脉入肝。 5).直接侵入 当肝脏有开放性损伤时,细菌可经由创口直接侵入。有时肝脏的闭合性损伤形成肝脏的被膜下血肿后,肝脏内原有的细菌可使血肿转化为脓肿。
6).其他原因不明的方式 不少肝脓肿并无明显原因,如隐匿性肝脓肿。可能体内存在某种感染性病灶,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偶然的菌血症引起了肝脏的炎症和脓肿。有报道指出,隐匿性肝脓肿中25%伴有糖尿病。
5.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措施。
1)手术切除2)非切除外科治疗3)介入治疗4)放射治疗5)药物治疗6)生物治疗7)综合与序贯疗法
第二十七章 门静脉高压症
一、名词解释
1.门静脉高压症正常门静脉压力为110~180毫米水柱,由于各种原因使门静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则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门静脉压力增高的症状和体征,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叫做门静脉高压症。
2.分流术将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连通起来,使压力较高的门静脉系血液直接流到腔静脉中
3.断流术将门静脉系与奇静脉系在贲门周围的侧支循环完全阻断,从而使曲张静脉消退,防止再出血,加上脾切除,手术范围广,但是术后由于侧支血管的重建,再出血的机会较高,可达10%——40%,因此适用于急症手术病人、全身情况及肝功能较差的患者。
4.TIPS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采用特殊的介入治疗器材,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颈静脉入路,在肝内建立一个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使部分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入下腔静脉,从而使门静脉降低,控制和预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腹水吸收。
5.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肝脏静脉血流受阻引起的综合征,通常是因肝脏大静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并不多见。
二、问答题
1.试述门静高压症形成后可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哪些?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可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两种。以肝内型最常见,约占90%左右。
肝内型: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阻塞和窦后阻塞两种。窦前阻塞常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血吸虫在门静脉系统内发育成熟,产卵,形成虫卵栓子,顺门静脉血流抵达肝小叶间汇管区的门静脉小分支,从而引起这些小分支的血栓性内膜炎和其周围的纤维化,致门静脉的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窦后性阻塞常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理改变是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增生。由于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肝细胞结节的挤压,使肝小叶内肝窦变窄和阻塞,以致门静脉血液不易流到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血流淤滞,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窦后阻塞,由于许多肝小叶内肝窦的变窄或闭塞,以致部分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流经肝小叶间汇管区的动脉交通直接反注入压力低的门静脉小支,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肝外型:主要是肝外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主要是属支的阻塞所致。最常见为脾静脉血栓形成。肝外型门静脉的阻塞,在梗阻的远端血流停滞,静脉压力升高,可以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此类病人多见于小儿,肝功能多属正常。
2.简述门静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脾肿大:脾肿大多合并有脾功能亢进症状,如贫血,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一般而言,脾脏愈大,脾功能亢进愈显著。
(二)上消化道出血:当门静脉压力增高后,使胃底静脉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因此,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表现。常因溃疡、创伤而破裂出血。由于有肝功能损害致凝血机能障碍,出血多不易停止。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柏油样便等上消化道大出血症状。
(三)腹水:肝内型门脉高压症的晚期,腹水的出现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表现。在有腹水的病员中,腹壁浅静脉往往曲张较明显,有时伴有黄疸。
第二十八章 胆道疾病
一、名词解释
1.Glisson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分布大体一致共同包绕在Glisson纤维鞘内。
2.Hartmann袋胆囊呈梨形附着于肝的脏面胆囊窝处,约8cm×3cm大小,可贮存胆汁50ml左右,胆囊分底、体、颈三部分,颈部呈袋状扩大,称Hartmann袋,又称胆囊壶腹。胆囊结石常嵌于此袋内。
3.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构成的三角。 4.Vater壶腹部胰头后面的胆总管沟,斜行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后
内侧壁,70%的人在此处与胰管汇合成膨大的壶腹(Vater壶腹),
5.PIC 6.ERCP 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7.Murphy征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 征阳性。
8.Charcot三联症Charcot三联征是指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及黄疸,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9.Charcot五联症是指在夏科三联征的基础上,同时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
10.Oddi括约肌 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不进食时Oddi括约肌收缩,关闭其围绕的管道。
11.Mirizzi综合征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管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它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的临床症候群,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少见并发症。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该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置不当可致胆道损伤。 二、问答题
1.试述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其重要的组织结构。
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试述胆总管探查的指征。
①有梗阻性黄疸性,此次发作有明显黄疽者;②手术中扪到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者;③术中胆道适影显示有胆管结石者;④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1.0cm;⑤术中胆总管穿刺抽出脓血者。
3.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2周,夹闭T管后应注意观察什么内容?理由是什么?
4.试述肝内胆管结石X线特征。 5.试述胆道疾病的并发症。
胆道出血又称胆血症,是胆道疾病和胆道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