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54: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土 方 工 程 ·13·

3.4.3 质量检测内容和质量标准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和质量标准见表3.4.3。 表3.4.3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应有85%以上的测点达到设计值,最小实测值不小于(设计值-0.5kN/m3) ±3.0cm 检 测 频 率 范 围 每层且 每200m3 每层 点数 4 检测工具和方法 备 注 1△ 压实干密度 每层铺土 厚度 环刀法(取样必须在本层的下半部) 插扦量测 一般厚度为30cm 2 4 注:依据《水闸施工规范》(SL27-91)。标有△为主要检测项目。

3.4.4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在基本要求(检查项目)合格的前提下,主要检测项目(压实干密度85%以上测点符合设计值)全部符合上述标准,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70%及以上测点符合上述标准,其余测点基本符合上述标准,且不影响安全使用,则评为合格;在合格基础上,压实干密度90%及以上测点符合设计值,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90%及以上测点符合上述标准则评为优良。

3.5 弃土区及排泥场堆填

本节适用于有一般平整要求的陆上土方施工弃土区堆填和水下方疏浚排泥场充填的质量评定。 3.5.1 单元工程划分

每个独立的陆上机械施工弃土区、水下机械施工排泥场为一个单元工程。 3.5.2 弃土区堆填 1.基本要求

1)弃土区的周边应有截水沟,并保持与附近支河或排水沟的畅通。 2)弃土区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堆土区的堆土外坡应基本整齐、稳定。 3)弃土区的堆填顶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整齐平整。 2.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

弃土区堆填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见表3.5.2。 表3.5.2 序号 1 2 3 项 目 堆填顶面高程 堆填顶面平整度 (10m×10m范围) 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 允许偏差(cm) ±40 <20 <80 检 测 频 率 每单元随机测10点以上 每单元随机测10处 每单元抽取10组 检测工具和方法 水准仪 水准仪、钢卷尺 水准仪 3.5.3 排泥场充填 1.基本要求

1)使用排泥场前应检查排泥场围堰的布置、填筑和退水口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排泥场的周边应有截水沟,并保持与附近支河或排水沟的畅通。排泥场的外坡应基本整齐、稳定。 3)排泥场充填顶面(包括围堰高出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整齐平整,退水口已填筑封闭。 4)对邻近被淤排水沟或支河应清淤,恢复至原标准。

13

土 方 工 程 ·14·

2.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

排泥场冲填完成后,排泥场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见表3.5.3。 表3.5.3 序号 1 2 3 项 目 围堰顶面高程 排泥场充填满后 顶面平整度 (10m×10m范围) 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 允许偏差(cm) ±50 ≤50 ≤120 检 测 频 率 每单元随机测10点以上 每单元随机测10处 每单元随机测10组 检测工具和方法 水准仪 水准仪、钢卷尺 水准仪 3.5.4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在基本要求(检查项目)合格的前提下,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70%及以上的测点符合本标准,则评为合格;测点总数中有90%及以上的测点符合本标准则评为优良。

3.6 土堤土坝灌浆加固(试行)

3.6.1 单元工程划分:

堤坝灌浆加固工程以块、段划分,充填灌浆以块划分单元工程,劈裂灌浆按段划分,并以10~20孔为一个单元工程。

3.6.2 基本要求

1.首先按设计要求布孔。造孔必须按序进行,一般要求2~3序。造孔应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进。造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灌浆所用土料应符合表3.6.2-1规定。 表3.6.2-1 灌浆土料选择表 序 号 1 2 3 4 5 6 项 目 塑性指数(%) 粘粒含量(%) 粉粒含量(%) 砂粒含量(%) 有机质含量(%) 可溶盐含量(%) 劈裂式灌浆 8~15 20~30 30~50 10~30 <2 <8 充填式灌浆 10~25 20~45 40~70 <10 <2 <8 浆液各项指标应符合表3.6.2-2中的要求,灌浆前浆液应通过35孔/cm2筛过滤。 3.灌浆压力

1)充填式灌浆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应小于4.9×104Pa(0.5kgf/cm2)。

2)劈裂灌浆最大允许灌浆压力(系指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可用下式估算:

?P?rH??1?r?h

式中 ?P—最大允许灌浆压力

r—堤坝身填土密度

H—计算点以上的堤坝高

σ1—三向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近似取0.9倍土柱高

14

土 方 工 程 ·15·

r′—浆液密度

h—全孔灌浆时注浆管高度

表3.6.2-2 浆液物理力学性能表 序 号 1 2 3 4 5 项 目 密 度(t/m3) 粘 度(s) 稳定性(g/cm3) 胶体率(%) 失水量(cm3/30min) 劈裂式灌浆 1.3~1.6 20~70 0.1~0.15 >70 10~30 充填式灌浆 1.3~1.6 30~100 <0.1 >80 10~30 4.劈裂灌浆的要求如下:

1)应先灌直线段,后灌岸坡和弯曲段,并应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法。

2)灌浆开始先用稀浆,经3~5min后再加大泥浆稠度,若孔口压力下降和注浆管出现负压,应再加大浆液稠度。

3)灌浆应采取“按序轮灌,少灌多复”的方法,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应少于5天,若坝体堤身干燥或用掺有水泥的泥浆灌注,经论证间隔时间可以缩短。

4)每次最大灌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每孔灌浆次数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5~10次。

5)岸坡段或弯曲段的劈裂灌浆可采用加密孔距,减少灌浆压力和各次灌浆量,增加复灌次数,轮灌或几孔同时灌注等方法。

6)在灌浆时,堤坝顶上、下游两堤坝肩处横向水平位移的允许量应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2~3cm,裂缝限制宽度一般控制在3cm以内。

5.充填式灌浆应先灌上游排孔,再灌下游排孔,后灌中间排孔,并应采用分段灌注方法,由下至上,下套管分段灌注,段长可为5~10m,充填灌浆应尽量避免堤坝表面出现裂缝。

6.灌浆全过程应进行综合控制,其灌浆量、灌浆压力、横向水平位移,裂缝开展宽度等,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7.灌浆结束标准:

当浆液升至孔口、在最大允许灌浆压力的情况下,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 8.封孔

1)劈裂式灌浆封孔。当每孔灌完后,将注浆管拨出后,孔内注满密度大于1.5t/m3的稠浆,如浆面下降应继续灌注稠浆,直至浆面升至堤坝顶面不再下降为止。

2)充填式灌浆封孔。待孔周围泥浆不流动时,将孔内浆液取出,扫孔到底,用直径2~3厘米,含水量适中的粘土球分层回填捣实,均质堤坝可向孔内灌注稠浆或用含水量适中的制浆土料捣实。

9.灌浆出现问题应按《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试行)(SD266-88)有关规定处理。 10.灌浆观测

1)在灌浆过程中应有专门观测人员负责观测工作。灌浆观测与灌浆控制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相关项目和标点宜同时观测,便于分析。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随时掌握灌浆期间坝体的情况。

2)坝体常规观测项目有表面变形,内部应力及渗流观测等,特殊观测项目有土坝坝体位移、灌浆压力、裂缝、冒浆及泥浆固结观测等。

3)堤坝变形观测有水平位移(横向、纵向)、竖向位移(沉陷)和堤坝表面变形观测。 横向水平位移观测,可沿堤坝轴线方向每隔10~20m设一组观测标点(桩),每组至少在堤坝顶上、下游顶肩处各设一个观测标点,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

竖向位移桩应与水平位移桩结合,并同时进行观测。在灌浆前,至少应观测2次,在灌浆期间和非灌浆期间竖向位移观测次数与横向水平位移观测次数相同。

15

土 方 工 程 ·16·

3.6.3 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

劈裂灌浆和充填灌浆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详见表3.6.3。 表3.6.3 序 号 1 2△ 3△ 4 5 6 7 质 量 标 准 项 目 劈 裂 灌 浆 孔位允许偏差 孔深偏差 孔口压力 每次灌浆量 一年后浆体干密度 充填情况 泥墙厚度 ±10cm 充 填 灌 浆 ±10cm 经纬仪、钢卷尺 水准仪、钻杆 压力表 检测工具和方法 不得小于设计孔深和技术规范要求 达到设计规定的 最大允许灌浆压力 0.5-1m3/每米孔深 1.4-1.6g/cm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应小于4.9×104Pa 0.3-0.5m3/每米孔深 密实 注:标有Δ为主要检测项目。

3.6.4 质量评定: 单个灌浆孔质量评定

在基本要求(检查项目)合格的前提下,主要检测项目的测点全部符合本标准,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70%及以上的测点符合本标准则评为合格灌浆孔;凡单个灌浆孔的主要检测项目的测点全部符合本标准,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90%及以上的测点符合本标准的,评为优良灌浆孔。

灌浆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

凡该单元内灌浆孔全部合格,其中优良灌浆孔占70%及其以上的,暂评定为优良,一年以后,浆体干密度达到要求,堤坝渗漏情况明显改善,正式评定为优良。优良灌浆孔不足70%的评为合格。

注: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试行)编制。

16

砌 石 工 程 ·17·

4 砌石工程

4.1 护坡、护底

4.1.1 单元工程划分

河道和建筑物上下游引河护坡按每50~100延米为一个单元工程。

建筑物的护坡、护底按不同结构和不同施工单位的区、段来划分单元工程。 4.1.2 基本要求

1.砌石所用石料质地应坚硬、抗风化性能好,冻融损失率小于1%,砌石块重不小于25kg,且厚度不小于15cm。水泥、砂石骨料、水等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2.砌石工程应在基础及结合面处理合格后施工。 3.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4.干砌石应嵌紧、平整、稳定和错缝,不得叠砌。浆砌石的砌缝应填充饱满(分部工程验收前应挖坑抽查),严禁勾假缝,凸缝。

5.混凝土灌砌块石,块石净距应大于石子粒径,不得采取先嵌填小石块再灌缝的作法,灌入的混凝土应插捣密实。

6.铺设大面积坡面的砂石垫层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设,并随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7.反滤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时,砂料要洒水拍实,再铺上层滤料。滤层与混凝土或浆砌石的交界面应加以隔离,防止砂浆流入。

8.护坡护底齿坎格埂的平均深度应大于设计要求。以土工织物作滤层的,其材料特性应经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测试符合质量标准,且品种、规格、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应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

4.1.3 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

浆灌砌石、干砌石护坡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和标准见表4.1.3。 表4.1.3 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 目 浆(灌)砌块石护坡护底 齿坎格埂 ±50 ±30,平均值 大于等于设计值 干砌块石 护坡护底 ±50 ±50,平均值 大于等于设计值 检测频率 检验工具和方法 1△ 2 3 4 5△ 6 7

底部高程、深度 砌石厚度 每层垫层厚度 每层滤料厚度 顶部高程 表面平整度 护坡坡度 4处 4处 每处3点 4处 每处3点 4处 每处3点 4 4处 每处3点 3处 用水准仪、钢尺 用钢尺,每处一般取上、中、下三点 用钢尺,每处一般取上、中、下三点 用钢尺,每处一般取上、中、下三点 用水准仪 用2米靠尺 水准仪、钢卷尺 ±20%δ 平均为±10%δ ±15%δ 平均为±5%δ ±30 30 1∶n(1±2%) ±50 50 1∶n(1±2%) 17

《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0bxj5jk198uhsm07tfq670et7c26i0178d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