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9:5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交办的任务主要是应付,现在大家干的是共同的事业,有积极性,无论多艰难的事都要想办法完成。

从县城到春风村需要半个小时,当选村委会主任前投资的采石场就在路上,现在请人代管。王家元很少去,除了村里需要石料的时候,他会去打声招呼:“账都记在我头上。”

修路,没有资金,村干部带头垫支,光王家元就拿出了10多万元积蓄。带动之下,村民每户筹资200元按时收齐;道路占地问题,先占村干部家的地。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规划的道路要占用村民李吉友奶奶的坟地,大家还不知怎么开口,李吉友却主动找到村委会:“你们都做了那么多,我不能在这件事上挡路。”“吃得亏,打得堆。舍得吃亏的干部,才能聚合人心。”多年来一直联系春风村的镇干部石均感叹。

在村民的支持下,修了好几年都没有修好的路,不到3个月就修成了。当第一辆车开进村里时,腿脚不灵便的85岁老人罗永孝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可以坐车去逛筠连城了。” 路修好了,春天来了,漫山的李花盛开如雪,城里的游客来了,春风村开始建起农家乐。

3个党小组,16名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春风村形成“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格局。大学生“村官”刘凤丹评价,春风村的“村官”们干事干脆有序,对相关政策也非常熟悉,很有现代管理风范。 参与谋事定事全过程,村民们主人翁意识高涨

“种那么多,以后卖不出去怎么办?”“3年后才可以收茶叶,这两年怎么办?”

8月,村委会会议室里,王家元刚刚公布将龙塘组的茶叶产业基地扩展至1000亩的方案,立刻质疑声四起,200多名前来参会的村民争论不已。

眼见争得如此厉害,有人担忧:“看来这件事搞不成了!”

9

王家元却笑嘻嘻地说:“搞得成,大家现在争得越凶,把心里头的疑虑都说出来,以后这事情才越好搞,推进得越快,我们最怕的就是方案公布了,村民们说没意见。”

“没意见”不好吗?村两委对此可是有深刻的教训。有一次村里打算组织大家维修水渠,通知村民时,村民们都说“要得,要得”,可真到修水渠的当天,好多村民却没来,一再去请,村民一再说“要得”,可就是拖着不来,这事儿也渐渐拖没了。

这下,王家元他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村民们是有意见不说,而是以拖的方式来表示反对。

“问题不在村民,主要在我们村两委。”王家元分析,因为想着是日常工作,村两委在定方案时,没能全面与村民沟通,而是采取通知的方式,即便是好事儿,也让村民们心存疑虑:“要成事,必须与村民充分沟通,让村民充分参与谋事定事全过程,毕竟村里事群众才是主体。”

以后,春风村事无大小,只要涉及村民利益,都由村两委与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形成方案后,再召开村民大会或社员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根据村民们的意见修改方案。

村民刘付坤很快感受到变化,以前一年到头也难开几次会,如今几乎每个月都至少要开两次村民大会,大到下一步重点发展什么,小到村民们家里修不修水冲式厕所,统统上会讨论。看到自己说话顶用,参会的人越来越多,“坝坝头都站不下!”

渐渐地村民们不再满足于只是针对方案提意见,他们开始认真思考,针对村里的产业发展提各种建议?

“现在周边都在种李子,我们的李子再好吃,也不能等着别人上门买,村干部应该组织人出去跑一下,争取把我们的果子卖进超市。”

“我们这儿搞农家旅游,还是该建些亭子,在山上修点便民道,方便游客看花参观嘛!”

一个个建议,体现着村民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10

对此,筠连县委书记张世炜认为,在农村,如果一个干部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个人能力再强,工作也不容易开展,“王家元和他的班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春风村干什么事都能拧成一股绳。”

石灰石里植出大产业

春风村俗称猫咡湾,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种植粮食产量低,品质差。村民们尝试过种火葱、种海椒,但都没成功。

到底该发展怎样的产业?春风村第一次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作“外援”。

“这里的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种别的不怎样,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因为石灰石具有很强的聚热功能,白天日照强时,石头吸收大量的热能,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促使李树糖分聚集,生长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甜可口。”专家一番分析入情入理。

村民茅塞顿开:荒坡上套种李子,每亩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县城对水果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不错。在党员带动下,春风组村民开始栽种李子。

“石头缝里土壤太薄,我们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当年带头栽种李子的党员之一刘远恒,这样回忆那段艰苦日子。

几年过去,昔日只是在沟边、坎边、房前屋后栽种的零星李子树,已发展到1000亩。2008年全村李子总产量30万公斤,种李农户人均收入6900元。

春风村有春风、中沙、龙塘3个组。李子产业的发展,让春风组的村民率先致富,但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中沙、龙塘两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中沙组、龙塘组,有一片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废弃茶园。既然石头缝也能变成聚宝盆,这些荒废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发展茶叶产业

11

吧,我们有基础,市场前景也好。”经过对市场的初步调查,王家元将心里的想法向村民袒露。

“一亩茶叶一年顶多收三四百元,这点钱连工钱都不够。” “我们又不是没种过茶叶,根本赚不到钱。” 令王家元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提议备受争议。

2006年8月,王家元带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考察小组先后前往雅安、乐山、泸州等地的茶叶基地进行考察。

“从来没想过每亩茶叶地居然可以收入三四千元,真是大长见识了!”考察归来,曾经极力反对种茶的周孝付逢人就感慨。不到半个月时间,春风村村民种植良繁茶的面积达600余亩。

2009年春季,这一批茶一上市就卖出鲜叶80元一公斤的高价,尝到甜头的春风村人空出新的土地,今年还要扩种500亩,千亩茶园的愿景在心里发芽。

“发展1000亩李子、1000亩优质茶、1000亩花卉 ”按规划,5年后春风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1.5万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春风村由贫穷走向富裕,形成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2006年至2008年,春风村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09年8月,中共宜宾市委作出了开展学习“春风精神”活动的决定,大力弘扬“春风精神”,实施“千村春风工程”,力争5年内在全市发展1000个像春风村一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是停滞不前,就让人笑话了。”近日,记者在春风村采访,不时听到这样的话。王家元说,村民也说,他们的脸上满是自信。

12

搜索更多关于: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 的文档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0bxo3od2t41z4g1ryv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