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审核桥梁的检查维修设备以及附属工程设计能否满足工务养护的需要。
(29)审核施工图设计桥涵工程数量以及施工图与初步设计数量差。
(30)对桥梁设计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主要工程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内容提出审核意见。
(31)审核岩溶发育地段桥梁基础设置原则、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法的可靠性及合理性。
(32)审查桥梁制、运、架的组织和技术协调性。
(33)审核设计文件中对跨线建筑物、各种管线、通航河流设计防护措施及施工防护措施的可靠性、合理性。根据设计图地形、地貌、河道水文、既有构筑物、管线情况审核相应工程处理及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合理并对设计数量表中工程项目及数量进行审核。
(34)审核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选用是否正确。 (35)审核设计文件站前站后、专业之间、子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如接触网预留、沟槽管线预留、综合接地、电缆过管预埋等。
(36)审核工作重点内容: 一是对特殊结构复核验算进行审核;
二是对现场核对阶段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三是审核典型的和主要的桥梁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报告; 四是审核桥梁的纵向刚度、横向刚度、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以及对桥梁墩台纵、横向刚度的控制原则;
五是对梁部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梁部徐变上拱或下挠度的变形控制提出审核意见;
六是审核桥上是否设置钢轨温度调节器,桥上设置钢轨温度调节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提出审核意见;
七是对桥涵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出审核意见;
八是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计算及抗震设防工程措施提出审核意见;
九是对技术复杂结构工程进行受力计算,并对设计单位提交的计算书进行核查(计算原则、模型、程序、公式、参数的选用是否合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输入数据是否准确),对于重点的特殊结构、新结构应进行复核验算;
十是对设计运架梁检算资料进行审核;
十一审核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计算方法、计算报告、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对墩台不均匀沉降设计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工程措施提出审核意见。尤其注意相邻桥墩台分别为柱桩及摩擦桩时的不均匀沉降控制;
十二审核存在长期沉降问题地段的桥梁的支座类型采用情况; 十三审核地质钻孔是否足够,岩溶地区是否根据桩位的布置逐桩钻孔;对影响结构沉降的地段,与沉降有关的地质参数是否完整;
十四审核基础的刚性角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十五审核设置明挖基础的桥梁是否符合条件; 十六审核桥梁的防灾救援和养护维修设计;
十七审核桥梁锥体、梁下荒地和旱地是否设置绿色通道所需要的植被;
十八审核设计文件中对跨越或紧邻既有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城市道路桥梁、输油管道、输气管道、供水管道、通信光缆、河流、航道及其它既有构筑物设计防护措施及施工防护措施的可靠性、合理性,审核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及合理性。
6、隧道
(1)审核隧道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执行情况。批复意见是否得到逐条落实、落实是否准确.
(2)审核施工设计细则。审查施工图设计原则(细则),重点就其设计原则(细则)是否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满足本线的技术标准(特别是是否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结构耐久性和运营养护的要求,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分析软件是否正确,消防救援系统设置原则、防排水原则、特殊地质环境(岩溶、崩塌体、滑坡等)隧道处理原则、原则性施工方案、桥隧和隧路过渡段设置原则及与其它相关专业接口处理原则等原则性问题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审核隧道建筑限界与隧道净空断面尺寸,能否满足空气动力学效应及限界要求。
(4)审核隧道衬砌支护、洞门设计、建筑材料,轨下基础设计,混凝土耐久性、运营通风防灾设计。
(5)审核与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照明等专业的接口情况。隧道内设备布置与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审核洞口边仰坡防护、排水、基底处理及与路基挡护工程协调设计。
(6)审核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隧道防水等级、防水方案及防水技术措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合理、安全、经济、适用;审核防
水材料的选用是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是否方便、安全;审核结构防水接缝(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方案,构造详图是否满足工程防水要求。
(7)审核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及计算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正确;风机选型及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运营通风及控制模式是否满足合适。
(8)审核隧道防灾害的设计原则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技术方案、措施是否合理、经济、有效、适用。审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手段是否得当;针对断层破碎带、软岩、岩溶及瓦斯隧道等不良地质地段,所采用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法、以及辅助工程措施设计是否得当、充分;对岩溶、瓦斯、涌水等不良地质是否有安全应急预案工程设计;超前地质预报、安全应急预案工程设计是否与地质等各种情况匹配;隧道洞口及进洞措施是否合理。
(9)审核辅助导坑的设置及技术参数。
(10)审核隧道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长、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弃碴设计及弃碴协议。
(11)审核隧道工程数量、设备和材料数量。
(12)审核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公路等建筑物时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13)审核隧道底部软基处理的设计及监测方案。
(14)审核采用的通用图。对采用的标准图、参考图进行审核,重点对图件的适用范围、隧道建筑限界与隧道净空断面尺寸、隧道内空间的规划(空间规划是否结合运营养护维修、消防救援模式,是否考虑相关专业需要等)、结构计算书、支护参数、施工方案及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