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15·广州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不属于垂直结构。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
10.(2015·杭州模拟)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A项正确。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B项正确。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的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C项错误。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D项正确。
【答案】 C
11.(2015·天津模拟)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 C.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
【解析】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木材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又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
【答案】 D
12.(2015·南京模拟)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的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采收后,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也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某些金属元素。
(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____。
(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污水中TN、TP去除率的比较/% 处理 对照 菰 菖蒲 总氧TN 42.6 92.8 92.7 总磷TP 38.8 83.9 94.3
混合 94.9 84.7 【解析】 (1)人工浮床的原理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2)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相同,且要具有一定的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产生影响。
(3)实验设计是选用菰(茭白)、菖蒲和两者混合种植,以及两者都不种植的实验,来研究生活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因此污水中的N、P含量(或污水中TN、TP的去除率)是实验的因变量,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
【答案】 (1)吸收水中的无机盐 (2)多株且相等
(3)污水中的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
13.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食性 青鱼 螺蛳 鲢鱼 浮游植物 鳙鱼 浮游动物 鲤鱼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乙烧杯中__________;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蓝藻为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适宜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由表可看出,鲢鱼食浮游植物,因此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鲢鱼。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目的是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和P的有无,可设置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含N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的N和P。N、P都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有N和P的烧杯中藻类生长最好。
【答案】 (1)第一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加0.3 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水样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N、P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