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7.1酸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归纳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在一张白色的纸上用蘸有蓝色的石蕊试液的笔书写“我爱化学”,稍后又喷洒了一种无色的液体,神奇的发现“我爱化学”变为了红色。让同学们猜测无色液体是什么并思考其原因。
【学生回答】思考后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总结】这和酸的性质有关,具体是什么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酸及其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常见的酸
【提出问题】回顾实验室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学生回答】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 1 -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的内容及注意观察颜色、状态,分别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稍后让学生整理相应的内容填入教材表格。 【教师总结】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答案进行核对。 【提出问题】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 【学生回答】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
【教师总结】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该十分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到不同浓度的硫酸,所以需要对浓硫酸进行稀释。如何稀释? 【学生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另一种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教师总结】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一定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液体飞溅。 第二部分:酸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台上的样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准备】各小组探讨、进行以下实验,分别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7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且记录现象。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保证安全。
【师生共同实验】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且记录现象。
【学生实验】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案:分别向盛有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经过学生的操作得出结果,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NaCO3+2HCl=2NaCl+H2O+CO2↑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2FeCl3+3H2O AgNO3+HCl=AgCl↓+HNO3
【视频播放实验】用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只有氯化钡的现象不同,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它的都与以上现象一样。 【师生共同归纳】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能与铁锈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 2 -
环节三:巩固提高
1.先思考导入的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及解释其原因。
2.书写稀硫酸和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 无色液体是酸,可能是盐酸或者硫酸等。原因是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2. Mg+H2SO4=MgSO4+H2↑ NaCO3+H2SO4=Na2SO4+H2O+CO2↑ Fe2O3+3H2SO4=Fe2 (SO4)3+3H2O BaCl2+H2SO4=BaSO4↓+2HCl 2AgNO3+H2SO4=AgSO4↓+2HNO3
板书设计
7.1酸及其性质
一、 常见的酸 1. 浓盐酸
2. 浓硫酸:注意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二、 酸的化学性质
1.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与金属镁等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 与铁锈反应生成盐和水。
4. 与部分盐反应,生产新的酸和新的盐。
- 3 -
7.2碱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3.会写NaOH、Ca(OH)2分别与CO2、CuCl2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NaOH和Ca(OH)2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与碱溶液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和Ca(OH)2 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 4 -
通过学习实验归纳设问实验 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 实验、观察有关现象,总结NaOH的有关并做好有关纪录 性质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问 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 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 把一根头发放在装有约20%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2~3min,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情况 观察现象并讨论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体会到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 设问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NaOH具有什么性质? 2.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 设置情景 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设问 Ca(OH)2是如何制取的呢?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CaO和H2O反应是放出热量的 归纳小结Ca(OH)2的有关性质] 水,观察现象,并写-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