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课程主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学生分析】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瓶沉浮的活动与带橡皮泥的笔帽沉浮都是模仿潜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挑战性,且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将此部分活动略去。重点让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了解: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掌握:通过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过探究结果,总结出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
理解: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体会:能用语言表述整个过程,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感受: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参与: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并运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经历: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在试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体验:通过对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感染: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形成: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发展和保持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