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应考秘笈
2020年笔者参与中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虽也看到一些令人精神振奋、眼前为之一亮的佳作,但绝大多数考场作文趋于平庸,千人一面,鲜有新意,而且出现的问题很多。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初中学生作文普遍易犯的病症,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剖析,并在考前的作文练习中予以纠正和强化,才能让备考同学在中考考场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病症剖析一:审题不清,立意不新,主题不明。
面对材料作文题,有的考生审题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以致理解失误,立意不准,导致整篇作文犯离题、偏题的错误。对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命题者几乎不设多大的审题障碍,但有的考生还是把话题直接当做命题来写,范围太大,泛泛而谈,主题就不能集中。即使是命题作文,考生也往往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角度切入,不能以小见大来表现主题。
病症剖析二:选材面狭窄,材料与主题脱节。
丰富鲜活的材料,是一篇文章吸引人眼球的保证。而大部分考生在作文中往往不约而同地选择陈旧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几近出自一人之手,令阅卷者看了昏昏欲睡,得分自然不会高。议论文中的论据雷同,说到“勤奋”,一律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说到”“奉献”,想到的只有平常挂在嘴边的那么几个人,等等。记叙文材料中,“雨中送伞”“雨夜就医”“深夜改卷”等泛滥成灾。有的考生所选的材料与文题、主题脱节,或是开头结尾牵强附会地关联一下,有套作之嫌。
病症剖析三:结构散乱,布局混乱,不知所云。
有的考生唯恐时间不够,拿到作文题目,立即动笔就写,缺少必要的谋篇布局的过程。或是文章开头废话太多,迟迟不能入题,结尾匆匆结束,没能点题;或是记叙文只写一大段故事,最后以几句议论结束全文;或是议论文就三段论,虽有事例,但缺少深层次分析,难以令人信服。
第1页(共9页)
病症剖析四:语言干瘪,缺少文采。
记叙文中,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没有精妙的修辞手法,没有含义隽永的古诗文名句,文章显得毫无生气。或是只根据题目,拼凑字数;或是议论文中空发议论,不见论据;或是铺排材料,没有深层次分析等,这样的文章均是失败的。
病症剖析五:书写潦草,分段不合理。
现在中考大都采用网上阅卷,那些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的试卷,即使是内容很好,阅卷者也会给考生减点分数。另外,分段不合理,要么段落太长,让人看了很累;要么分段太多,缺少整体性,也同样不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考场作文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考场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该科考试的成败。考场作文的确重要,在创新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都应出类拔萃,想必备考同学已经懂得这些道理,不会反对。但在写作的时候,为什么很多同学还是不能在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日常习作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本秘笈就是提供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方法和技巧的,希望助广大备考同学一臂之力。
要想你的考场作文出彩并取得高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审题准确、立意创新、选材精当、内容新颖、巧用手法、妙设布局、关注语言、标题引人、书写规范、检查修改。前八个方面为“实战技巧”,部分有分点专讲,在此不再赘述。后两点笔者在此展开阐述,望引起重视。
一、书写规范
书写和卷面,在近年的作文评分标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考试一般都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另外,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考场作文,卷面整洁与否
第2页(共9页)
直接影响着阅卷者的心理和情绪,若字迹潦草、随意涂改,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场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做了规定,同学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制最低字数的,如果字数不足,往往会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制最高字数的,如果超过规定字数,会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如果没有限制最高字数,一般以作文纸给定的答题纸格子数为限。
二、认真检查,细致修改
好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检查与修改得来的。“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检查与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像考场作文卷中常见的一些文章没有标题,或文不对题、观点不明,或结构混乱,或内容不充实,或句子不通顺,或常用字写错了……这固然与平时训练不够有关,但若是把好检查与修改这一关,很多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同学们也要像解答其他试题一样,写完文章后认真检查,看看有没有因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通过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的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补的要增补。另外,还要注意修改得清楚、整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同学们要巧妙安排,科学掌握,方能提高效率。不妨用一些时间构思,了然于胸,才能疾书于后;用一些时间作文,务必留出一些时间以备检查、修改之用。
考试作文如何把握时间呢?
现在参加考试的学生,几乎人手一表。这为把握考试时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弄不好也会变成坏事,如有的考生写一会儿作文看看表,写一段计算一下时间,结果反而浪费时间,甚至打断思路或造成心理紧张,影响考试的发挥。
正确的做法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三次注意时间:
第一次,当做好其他试题,开始接触作文时可以看一下表。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一下自己可用于作文的时间有多少。
第3页(共9页)
第二次,经过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完成初步构思时,也可以看一下表。这样做的目的是计算一下能用于写正文的时间大致有多少。
第三次,当正文写到一半左右的时候,还应当看一看表。目的是更好地掌握考试时间。方法是:根据作文提纲粗略计算一下,依据完成上半篇的时间,推算下半篇作文是否来得及完成。如果原定一小时完成,上半篇用了三十分钟左右是正常的,因为只要提纲定得切实,一般写下半篇要快一些。如果来得及,便可按原计划写下去,假定来不及的话,便应当开始逐步调整,压缩原计划要写的提纲内容。调整的原则是:先保证立意,如果上半篇中能够集中表现立意的材料尚未使用的话,应尽快提前来用,并把尚未写的次要材料简化或删除。再考虑结构,调整前如前面有需要照应或释疑的地方,应及时照应或释疑,然后考虑语言表达;如写的是记叙文,应尽量压缩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言。所以要从下半篇开始就逐步调整。目的是为了保证立意明确、结构完整及详略得当。
总之,考场作文中,同学们要注重自己的真实感受,要写出自己内心深处最能使自己感动的内容,要张扬个性,抒写自我;要创新立意,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无论是从选材、组材、立意、材料展开、扣题表达等方面,还是从开头、过渡到结尾的结构布局及叙述议论、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应力求精美。只有这样,你才能写出考场佳作,获得高分。
一、审题求“准”
, 技法概述)
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升温,在很多地区命题作文备受青睐,相对而言,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考生只有将题目的外延和内涵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出现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级的写作目标。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审读题目呢?
第四部分 写 作(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一、审读关键词
第4页(共9页)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如2014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二、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2014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2014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2014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三、审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2014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 试题呈现)
第5页(共9页)
相关推荐: